华严六相义颂

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

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

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

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华严六相义颂》由唐代的文益所作,其内容深奥,蕴含着佛教华严宗的哲学思想。诗中探讨了“华严六相”这一概念,即“一相、二相、三相、四相、五相、六相”,这六个方面在表面上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诗的前两句“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点明了主题,指出在“华严六相”的描述中,虽然表面上看是统一的,但内在却隐藏着不同的层次和意义。接下来,“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则进一步阐述,如果仅仅看到表面的差异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无法理解诸佛的真正意图。

随后,“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强调了诸佛的智慧和教诲是独特的,没有绝对的相同或不同,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表达同一真理。这种观点体现了华严宗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理解。

最后,“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部分,以男女为例,说明在进入禅定状态时,男女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应专注于内心,摒弃外在的名相束缚,从而达到对宇宙万物的直观认知,认识到万事万物的真相,并非受制于表面的形态或名称。

整首诗通过对“华严六相”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华严宗的核心理念——一切法门皆通向真理,万物相互依存,无一物不在佛法之中。诗中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宇宙与生命的本质。

收录诗词(13)

文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 号:无相
  • 籍贯:浙江余杭
  • 生卒年:885年~958年

相关古诗词

瞻须菩提颂

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信不及,又怀疑。

信得及,复何之。倚筇杖,视东西。

形式: 古风

街鼓鸣颂

鼓冬冬,运大功。满朝人,道路通。道路通,何所至?

达者莫言登宝地。

形式: 古风

示舍弃慕道颂

东堂不折桂,南华不学仙。

却来干竺寺,披衣效坐禅。

禅若效坐得,非想亦何偏。

为报参禅者,须悟道中玄。

如何道中玄,真规自宛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僧问随色摩尼珠颂

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

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