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五题(其四)啸台

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

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

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

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此诗《尉氏五题(其四)啸台》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描绘了一位脱俗之士在啸台上的雅致生活。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位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首句“脱身魏晋间,嗣宗南阮英”点明了人物的身份背景,暗示其与魏晋时期的高士嵇康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接着,“长啸写逸兴,偶为台上行”描绘了这位隐士在啸台上长啸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或带竹林醉,独驾无将迎”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自在与洒脱,无论是竹林间的微醺还是独自驾车,都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风月乃所友,相投清与明”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风月成为他的朋友,共同营造出一片清新明亮的世界。

“微引踵中息,稍从唇齿鸣”则细腻地描绘了隐士在啸台上的动作与声音,通过微妙的动作和轻柔的声音,传达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渐渐薄林杪,飘堕令人惊”描绘了隐士在啸台上的行为逐渐影响到周围的环境,甚至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反应,这既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也是对隐士行为的一种赞美。

“忧愤闻而平,贪浊闻而清”表达了隐士的言行能够净化人心,平息纷扰,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苏门得孙子,答以鸾凤声”借用典故,说明隐士的智慧和品德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赞扬,如同鸾凤之鸣,高洁而响亮。

“不应乃深应,栖导良自诚”则揭示了隐士的言行虽然看似不直接回应外界,但实际上却深深影响着他人,引导人们走向真诚与善良。

最后,“当悟啸中旨,可传言外情。台在声不传,万籁徒汝争”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隐士通过啸台传达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超越言语的深远意义,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啸台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推崇。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尉氏五题(其五)七贤里

遥想七贤会,空留七贤里。

神交遗形骸,清流外尘滓。

脱略堕险怪,嵇阮两高士。

白视骄法家,红锻傲公子。

所识不及才,或殆或以死。

山公颇适用,选职尤可喜。

立少规不祥,去备忧不轨。

窃恐阮与嵇,于此未能耳。

向秀稍知义,由父谩知止。

酒隐名刘伶,无志君子仕。

王戎贪聚钱,阮咸亟追婢。

观德清流中,二子有臧否。

修短归黄埃,毁誉落青史。

盛世人已非,荒原物空是。

贤者观我吟,聊用择所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灵草

五行在万类,惟草最柔弱。

春至忙发生,秋来遽衰落。

如何却有灵,阴制长生药。

金石走或飞,落鼎谁能捉。

若乃赤帝兵,飞走请自缚。

万鍊致妙用,造化犹天作。

中抱阴阳精,浅陋安可度。

莫笑荣复枯,浮生尚堪托。

形式: 古风

岁寒堂

岁寒堂前岁寒柏,接见东君无愧色。

正似屠龙方外人,绿鬓还生未垂白。

酒杯放手情已疏,可鄙当时背文客。

世态何足留齿牙,且践清阴坐幽石。

云门对面如有情,安得青童报消息。

莫使仙人开北扉,见我劳生空汩汩。

形式: 古风

丰提刑理赴西蜀

气柔语音低,欲静神色明。

扰扰劳生中,望道心如倾。

烦苛患庶士,抵冒悲群氓。

眷眷自中降,悠悠傃西征。

晓霜毛袖重,卯酒面花轻。

出关谁最旧,过栈子何平。

施设快拘守,跋涉劳将迎。

路难休咏蜀,梦远亦登瀛。

胸中文艺光,域中监牧荣。

以淡却私徇,以默静纷争。

万累丧民德,一嚬生道情。

行闻化无欲,圜扉芳草生。

公馀废俗乐,反一天全精。

源源踵中来,趋者已屡更。

安知我所寓,山国望神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