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卓入华山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

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夜晚深处满是蝉鸣声,突然间惊醒了我的石床梦。
五千仞高的瀑布就在近旁,我的草堂就在瀑布边。
佛坛上的松树挂着滴滴露珠,山岳间的月光洒在寥廓的天空。
当你看到白鹤飞过,记得抬头看,那里可能有仙人出没。

注释

幽深:指环境深邃、寂静。
暮蝉:傍晚的蝉鸣。
惊觉:猛然醒来。
石床:石头做的床。
五千仞:极言瀑布之高。
草堂:简陋的房屋,这里指诗人居所。
坛松:佛坛上的松树。
涓滴露:形容露水如细流。
岳月:山峰上的月亮。
泬寥天:空旷而清冷的天空。
鹤:白鹤。
仙:传说中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卓入华山的送别之情。开篇“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两句,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通过蝉的鸣声和石床上的沉睡,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惊醒的情感。

紧接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两句,以宏伟的瀑布景观展现了华山的壮丽。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暗示着田卓即将踏上的修仙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又极具吸引力的旅程。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水珠滴落和清晰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坛松”可能指的是华山之巅的松树,而“涓滴露”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小声音的捕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夜晚场景。

最后,“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两句,诗人以观察白鹤飞过的动作,提醒田卓留意周遭环境中可能隐藏的仙迹。这里的“上头应有仙”既可以理解为对田卓即将踏上的修仙之路的一种期待,也可以看做是对华山深处可能存在神仙居所的一种暗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仙境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田卓此行的美好祝愿,以及自己对于友人能够在华山寻得仙道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刘式洛中觐省

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

同宿别离恨,共看星月回。

野莺临苑语,河棹历江来。

便寄相思札,缄封花下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时当苦热远行人,石壁飞泉溅马身。

又到钟陵知务大,还浮湓浦属秋新。

早程猿叫云深极,宿馆禽惊叶动频。

前者已闻廉使荐,兼言有画静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刘知新往襄阳

此别诚堪恨,荆襄是旧游。

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

因君两地去,长使梦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孙逸人

衣屦犹同俗,妻儿亦宛然。

不餐能累月,无病已多年。

是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

杖头书数卷,荷入翠微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