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

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

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

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

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

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

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

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

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

形式: 词牌: 春从天上来

翻译

在海上漂泊的归舟,辨认出昔日的鸥鹭,它们似乎还依恋着芦苇丛。
光影散去,香气消逝,只有流水和浮云,映衬着十里寒沙的稀疏树林。
难以寻觅到像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女子,连共饮茶水、分食竹笋的场景都已不再。
更令人感叹的是,江面上像荻花般飘落的乐声,是谁在弹奏琵琶,沉浸在烟霞之中。
夕阳延展,整个西林都被染成金黄,如同轻纱般的美景。
蝴蝶飞舞,我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只觉春天仿佛就在邻家。
满心愁绪难以言表,春天究竟在哪里?它已远在天边,只剩下了寂寞与凋零。
这声音像是山中的杜鹃,而非随风飘荡的杨花。

注释

槎:古代指木筏,这里指归舟。
鸥鹭:水鸟,象征旧时记忆。
蒹葭:芦苇,常用来象征怀念或远方。
擘竹分茶:古人活动,表示闲适生活。
杜宇:杜鹃鸟,叫声凄凉,常引人思乡。
杨花:柳絮,象征飘忽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雅的春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开篇“海上回槎”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两句,诗人以动人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有着对往昔情感的留恋。

“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景色,影子散去,花香消逝,只有流水与浮动的云朵,以及稀疏的树木和远处的寒冷沙滩。这里的意境淡漠,却又不失深远。

“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则是对历史人物生活片段的回忆,诗人通过提及苏东坡(苏轼)在杭州的生活,不仅是在怀念历史,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那种淡雅生活方式的向往。

“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这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荻花在江上摇曳,而有人在其中奏起了琵琶,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几句,则是对时间流转和自然变化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晚照和林木的变迁,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的哲思。

“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这几句,则是在描写一种迷离的春意,蝴蝶飞舞,让人难辨真幻,而那份对春天的怀念,却又如同邻家的温暖一般。

“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试图用文字捕捉那份幽深的情怀,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只留下无尽的思念。

最后,“减繁华。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几句,是在强调一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生活态度,诗人宁愿选择山中的简单居所,而非那些喧嚣繁华之地。这里的“杜宇”与“杨花”正好对应了这种简朴与繁复之间的情感取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雅、幽深而又不失哲思的意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中国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柳梢青.清明夜雪

一夜凝寒,忽成琼树,换却繁华。

因甚春深,片红不到,绿水人家。眼惊白昼天涯。

空望断、尘香钿车。独立回风,东阑惆怅,莫是梨花。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洞仙歌.观王碧山花外词集有感

野鹃啼月,便角巾还第。轻掷诗瓢付流水。

最无端、小院寂历春空,门自掩,柳发离离如此。

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旧曲怯重翻,总是离愁,泪痕洒、一帘花碎。

梦沈沈、知道不归来,尚错问桃根,醉魂醒未。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寄茅峰梁中砥

中峰壁立,挂飞来孤剑。苍雪纷纷堕晴藓。

自当年诗酒,客里相逢,春尚好,鸥散烟波茂苑。

只今谁最老,种玉人间,消得梅花共清浅。

问我入山期,但恐山深,松风把红尘吹断。

望蓬莱、知隔几重云,料只隔中间,白云一片。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芍药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丹青人巧。

不许芳心老。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竹西好。

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