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芍药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丹青人巧。

不许芳心老。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竹西好。

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炎的《点绛唇·芍药》,展现了春光下的美丽景色和对美好事物永恒不老的情感。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独特的春光照耀下,这朵花开得如此绚烂,以至于在它之后似乎再也没有其他花朵能与之相比。这是对芍药美丽的最高赞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份美好的珍惜和不舍。

“丹青人巧。” 这里“丹青”指的是用红蓝两种颜色画出的图画,“人巧”则是赞美工匠技艺高超。这句强调了芍药的色彩鲜艳,宛如精美的绘画。

“不许芳心老。” “芳心”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之心。诗人这里表达了一种愿望,不想让这种对美好的感受随着时间而消退或变老。

“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 这两句描绘了芍药花下细致的叶影,以及诗人曾经为了寻找灵感来到这里。这里的“翻阶”生动地表达了芍药叶片繁密而有层次感。

“竹西好。” “竹西”指的是竹林的西侧,这里是芍药生长的地方,诗人认为这个环境很适合芍药的生长。

“采香歌杳。” 这里“采香”是指摘取花朵,“歌杳”则是一种欢快的歌声。这句表达了在采集这些美丽花朵时所表现出的愉悦心情和欢乐的情景。

“十里红楼小。” 这里的“十里红楼”可能是指一个以红色为主色的建筑群落,或者是一个充满红色芍药的地方。这里的“小”字给人一种温馨、细腻的感觉,似乎这个地方不仅美丽,而且让人感到亲切和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光、花影、工艺品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充满艺术氛围的场景。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珍珠令

桃花扇底歌声杳。愁多少。便觉道花阴闲了。

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满院飞花休要扫。

待留与、薄情知道。知道。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形式: 词牌: 珍珠令

祝英台近.寄陈直卿

路重寻,门半掩、苔老旧时树。

采药云深,童子更无语。

怪他流水迢迢,湖天日暮,想只在、芦花多处。

谩延伫。姓名题上芭蕉,凉夜未风雨。

赋了秋声,还赋断肠句。

几回独立长桥,扁舟欲唤,待招取、白鸥归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重过西湖书所见

水西船,山北酒,多为买春去。

事与云消,飞过旧时雨。

谩留一掬相思,待题红叶,奈红叶、更无题处。

正延伫。乱花浑不知名,娇小未成语。

短棹轻装,逢迎段桥路。

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