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观王碧山花外词集有感

野鹃啼月,便角巾还第。轻掷诗瓢付流水。

最无端、小院寂历春空,门自掩,柳发离离如此。

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旧曲怯重翻,总是离愁,泪痕洒、一帘花碎。

梦沈沈、知道不归来,尚错问桃根,醉魂醒未。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翻译

野鹊在月下啼叫,我便解下头巾回家。随意将写诗的瓢扔入流水。
最令人无奈的是,小院空荡荡的春天,门自动关闭,柳树新叶繁茂得像这样。
多么可惜,这曾是欢乐的地方。雨冷云暗,再也看不见当初刻着银字的乐谱。
旧日的曲子不敢再弹奏,因为满含离别的哀愁,泪水打湿了花帘,花瓣破碎。
梦境深沉,我知道你不会再回来,却仍错问桃根,你的醉魂是否已经清醒。

注释

野鹃:野鹊,指杜鹃鸟。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诗瓢:比喻诗人的创作灵感或诗稿。
寂历:寂静冷清。
柳发:柳树的新叶。
银字:古时诗词曲谱上用以标记音节的银色符号。
旧曲:过去的歌曲。
桃根:借指女子,此处可能指恋人。
醉魂:喝醉后的灵魂,代指情感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洞仙歌·观王碧山花外词集有感》。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怀旧伤春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无法挽回的哀叹。

“野鹃啼月,便角巾还第。”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一片幽静与孤寂的情境。野鹃鸣叫,月色朦胧,而便角巾(一种古代女性发饰)依然如旧,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留存。

“轻掷诗瓢付流水。”这里诗人以轻抛诗卷比喻自己的情感随着流水飘散不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

“最无端、小院寂历春空,门自掩,柳发离离如此。”这几句通过描绘小院春日的寂寞和柳絮纷飞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愁之情。小院春空、门自掩,是对逝去美好的回忆,也是现实孤独与封闭的写照。

“可惜欢娱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欢乐时光的珍惜和不舍。

“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这里,雨冷云昏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而“不见当时谱银字”则是指过去美好的诗篇如今已不复存在,只能在记忆中寻觅。

“旧曲怯重翻,总是离愁,泪痕洒、一帘花碎。”诗人通过翻看旧日之曲,感慨良深,泪水涟涟。这一幕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了作者心中深深的离愁。

“梦沈沈、知道不归来,尚错问桃根,醉魂醒未。”这几句通过梦境和桃根(古代传说中有桃花源记,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地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力感。醉魂醒未,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交织的情感状态的描绘。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怀旧情怀和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相守的哀愁。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寄茅峰梁中砥

中峰壁立,挂飞来孤剑。苍雪纷纷堕晴藓。

自当年诗酒,客里相逢,春尚好,鸥散烟波茂苑。

只今谁最老,种玉人间,消得梅花共清浅。

问我入山期,但恐山深,松风把红尘吹断。

望蓬莱、知隔几重云,料只隔中间,白云一片。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芍药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丹青人巧。

不许芳心老。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竹西好。

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珍珠令

桃花扇底歌声杳。愁多少。便觉道花阴闲了。

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满院飞花休要扫。

待留与、薄情知道。知道。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形式: 词牌: 珍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