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易上人赴东洛

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

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

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

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远远望见登山的地方,春天来临,青草丛生,雪后的山景更显清新。
云雾缭绕中,山岳庙宇的灯火隐约可见,洛阳的旅人夜宿寺庙。
服食草药以修身,持斋的同时也折枝为礼,唯有诗歌和道德亲近于心。
经历了多次的离别,手中的麈尾(古时辩论或讲学时用的道具)始终不离身。

注释

遥见:远远地看见。
登山处:登山的地点。
青芜:长满青草的荒地。
雪后春:雪后的春天景象。
云深:云雾深厚。
岳庙:山岳的庙宇。
寺宿:在寺庙里过夜。
洛阳人:来自洛阳的人。
饵药:服用草药。
将斋:持斋,即吃素。
折:折取。
唯诗与道亲:只有诗歌和道德亲近。
凡经:总共经历了。
几回别:几次离别。
麈尾:拂尘,这里指辩论或讲学时手持的道具。
不离身:始终带在身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登山的景象,以及诗人与之离别时的情感和对道法的执着。开篇"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通过远眺登山处的景色,传达出一份清幽与静谧,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了,春意萌动却又被大自然的苍茫所掩盖。紧接着"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则是对远方山庙中烟火氤氲,以及那些寄宿于此的行者生活的一种描摹,这里的“云深”和“寺宿”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第三句"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表达了对待在山中修行之人的关心,他们或许正在准备斋戒之事,而诗人则是通过诗歌来与这份道法相连,传递出一份精神上的契合。"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无论多次的别离,那些珍贵的记忆如同随身携带的麈尾一样,始终难以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人修行之路的理解和支持,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文学与道法不可分割的执着。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送王先生归南山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

爱子方传业,无官自耦耕。

竹通山舍远,云接雪田平。

愿作门人去,相随隐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年少通经学,登科尚佩觿。

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

鞍马临岐路,龙钟对别离。

寄书胡太守,请与故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尊师归湖州

烟芜满洞青山绕,幢节飘空紫凤飞。

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

多开石髓供调膳,时御霓裳奉易衣。

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卢使君赴夔州

铙管随旌旆,高秋远上巴。

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

凭几双童静,登楼万井斜。

政成知变俗,当应画轮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