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大防韵

嗟余本何人,累然居海峤。

家世业为农,有田在岩窔。

春到耦妻耕,寒来从母漂。

屋角日诛茅,杖头时荷蓧。

迨冠知读书,聊为起家兆。

有琴既无弦,有剑亦无鞘。

侥倖厕末科,安敢缀天彯。

但期窃斗升,活此老与少。

岂谓暮年中,亦误蒙收召。

曾未著微劳,遽使登华要。

自度老无能,共知愚不肖。

纵未遭人非,难逃天日照。

傥不速休官,宁免渊明笑。

矫矫渊明贤,千载谁能绍。

瓶粟虽无储,风标松比峭。

诗篇虽不多,笔力天与妙。

顾余岂能诗,微吟蚯蚓窍。

可笑不自量,辄欲赓高调。

贰车真豪英,逸如千里骠。

又如礼乐器,肃然在宗庙。

有美颀而长,视容清且瞭。

自应辅明时,与国增光耀。

胡为佐一州,从容陪坐啸。

乘兴来湖山,欲看余把钓。

濯足玩水云,纵目观野烧。

喜余和陶作,举杯为余釂。

草具虽萧疏,亦复为余嚼。

余已学渊明,公方跂周召。

出处既不侔,无由远相叫。

愿公保令名,求贤行有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芾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地位的感慨和不甘寂寞的志向。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人首先描述自己是何等身份的人,居住在海边的山峦之中,有田地在岩石之间。春天时与妻子一同耕作,冬天则跟随母亲纺织。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一份期待。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虽有琴无弦,有剑亦无鞘,这是比喻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诗人的自我介绍表明他并非一位普通的农夫,而是一位怀揣着文学梦想的人。

在后半部分,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和未来,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不愿意就此沉沦。他提到自己虽未遭遇世间的非议,但也难逃天命的安排。因此,他渴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留下些许痕迹。

末尾部分,诗人自称自己的诗作虽然不多,但笔力雄健,且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他表达了自己虽不能与古代的文学巨匠相提并论,但仍旧希望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一点足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不甘平庸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虽然面临着种种困境,但诗人依旧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的追求。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咏海棠

古人花谱名浮实,独有海棠真第一。

我家千树足奇花,晚得此花尤杰出。

每逢春色鼎来时,争逞新妆媚晴日。

浑如酒晕入香腮,宛似胭脂施玉质。

雨后妖娆倍有情,天然富贵曾无匹。

夜深烛下更端相,睡起还疑春思郁。

老来百事尽疏慵,颇喜与花时款密。

岂知牢落向江城,骤尔乖离心若失。

试从僻陋强搜寻,偶得一株天所乞。

纤枝虽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

一时游子睹争先,共叹凡花难跂及。

愈令倦客忆故园,不觉泪沾衫袖湿。

形式: 古风

夜来同诸公泛舟湖中乐甚因更潭名作北湖乃作拙句呈诸友亲聊以纪一时之胜云

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

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

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

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

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

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

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

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剌波间鸣。

持竿举网忽有得,满座欢呼山岳倾。

水面黄花更堪爱,盈盈伫立如娉婷。

栗玉簪头红一点,随风翠带还相萦。

兴来不觉千钟尽,众宾皆醉无一醒。

渔榔敲罢棹歌起,十里犹闻笑语声。

谪仙死后无此乐,我今此乐真难并。

人生适意未易得,此湖从此宜知名。

要配北山长不朽,酹酒更告山之灵。

我欲结茅湖上住,尽使湖光入户庭。

枕流漱石过一世,不妨清处时濯缨。

更酿此湖作春酒,招我四海良友朋。

夜夜扁舟同载月,樽前吹笛到天明。

形式: 古风

姑溪楼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

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

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

公馀幸此同登览,一醉休辞酒量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忠侍者自隐静来既归觅诗因述其意以赠之自可呈似简堂老师也

上人手持隐静书,示我刊成送行句。

飘忽如云不可留,又归隐静山中去。

自谓为僧亦有缘,获事老师非易遇。

第念学道须遍参,要證此心归宿处。

退量天分不如人,亦复性资非颖悟。

那能终日坐蒲团,只看水上浮杯渡。

挑囊亦欲走诸方,趁此年龄犹未暮。

他时参竟却归来,伴我老师岩上住。

上人此意似可嘉,止是出家儿调度。

老师若也可其言,不应忘却来时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