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三韵送钱员外

野菊开欲稀,寒泉流渐浅。

幽人步林后,叹此年华晚。

倚杖送行云,寻思故山远。

形式: 古风

翻译

野菊花开始稀疏,寒冷的泉水流动渐缓。
隐士漫步在树林之后,感叹岁月已晚。
他拄着拐杖目送行云,心中思念远方的故乡。

注释

野菊:野生的菊花。
稀:稀疏。
寒泉:寒冷的泉水。
流渐浅:水流逐渐变浅。
幽人:隐士。
步林后:漫步在树林后面。
叹:感叹。
年华:时光,岁月。
晚:已晚,指时间过去。
倚杖:拄着拐杖。
送行云:目送天上的云彩。
寻思:思索,想念。
故山:故乡的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野菊开欲稀,寒泉流渐浅。" 这两句写出了秋季的野菊已经不再繁盛,其花逐渐稀少,而山间的小溪因天气转凉水量减少,流淌的声音也变得细浅。这既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绘,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凋零。

"幽人步林后,叹此年华晚。" 这里诗人以“幽人”自称,表明他处于一种隐居或独处的状态。他在树林之后散步,不禁感慨岁月匆匆,时光易逝。

"倚杖送行云,寻思故山远。" “倚杖”意味着诗人依靠拐杖,可能是因为年老体弱,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沉重和哀愁。他看着天上的流云,心中却在寻思那遥远的、曾经居住过的山峰,那里有他的往事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对故土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

壶中开白日,雾里捲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

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形式: 排律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

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

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

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形式: 乐府曲辞

感兴

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慈恩寺怀旧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暖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郤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