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在霜冻清澈的夜晚住宿在东边的书斋,松树和竹子交错形成的阴影让我的本性感到惬意。
远离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安放之地,可惜的是,如此美好的夜晚,只有月亮陪伴在台阶前。
月光洒满整个院子,体现了大自然的恩泽与情感,冷冽的月色照在门前,却伴随着和谐的欢声笑语。
虽然我们与天际的路途相差甚远,但遵循相同的道理让我们心意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因此没有违和。

注释

霜天:指秋冬季节天空清冷,无云的天气。
晴夜:晴朗的夜晚。
东斋:东方的书斋,此处指诗人的居所。
松竹交阴:松树和竹子的树荫相互交错。
惬素怀:使朴素的心境感到满意或舒适。
迥出:远远超出,这里指超脱。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心得地:心灵得到安宁的地方。
三五月:指满月,这里特指十五的圆月。
当阶:正对着台阶。
清光:明亮的月光。
满院:遍布整个院子。
恩情见:显现出自然的恩赐与情感。
寒色:寒冷的月色,也指月光的清冷。
临门:照到门前。
笑语谐:欢声笑语协调和谐。
霄汉路殊:通往天际的道路不同,比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从道合:因遵循相同的道理或道路而心意相合。
往来人事:人际交往。
不相乖:没有冲突,和谐相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诗人在霜天之下,晴朗的夜晚选择宿于东斋之中,这个环境让他感到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松竹交阴惬素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界的向往以及对纯洁情感的珍惜。

接着,"迥出风尘心得地"一句,则写出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他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满足。"可怜三五月当阶"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特别是夏季的三个月份,对于诗人来说,是难得且宝贵的。

"清光满院恩情见"一句,描绘了一幅明净的月光照亮庭院,诗人的亲情和友情在这宁静的夜晚得以展现。"寒色临门笑语谐"则表达了即便是在秋天的凉意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温暖的人际交往和愉悦的对话。

最后两句"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与他人不同,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即便如此,在人事往来的过程中,依然能保持一种不被世俗所扰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与自我实现的愿望。

收录诗词(16)

广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菊花咏应制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

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

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

南方归去再生天,内殿今年异昔年。

见辟乾坤新定位,看题日月更高悬。

行随车辇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自喜恩深陪侍从,两朝长在圣人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

东林何殿是西邻,禅客垣墙接羽人。

万乘游仙宗有道,三车引路本无尘。

初传宝诀长生术,已證金刚不坏身。

两地尽修天上事,共瞻銮驾重来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其一)

秋蓂开六叶,元圣诞千年。

绕殿祥风起,当空瑞日悬。

道光中国主,人识大罗仙。

敢赞无疆寿,香花上法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