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海隘即事

江带湖襟护一堤,人烟落落柳依依。

白鸥世界秋容澹,红蓼汀州水际肥。

断岸马危迟弗骤,中流舟顺疾于飞。

归来得自推敲了,更共登楼对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江水环绕着湖岸,一堤相连,人烟稀疏,柳树依依。
秋天的景色中,白鸥自由自在,湖边的红蓼茂盛,水边洲渚显得丰盈。
岸边马儿谨慎慢行,舟在江心流畅如飞。
游玩归来后,我仔细回味,更想与朋友一同登楼欣赏夕阳余晖。

注释

江:江河。
湖襟:湖岸。
护:环绕。
一堤:一道堤岸。
人烟:人家和炊烟。
落落:稀疏。
柳依依:柳树随风摇曳。
白鸥:白色的鸥鸟。
世界:景象。
秋容澹:秋天的淡雅景色。
红蓼:红色的蓼草。
汀州:水边的洲渚。
水际:水边。
断岸:岸边。
马危迟:马儿谨慎慢行。
弗骤:不急躁。
中流:江心。
舟顺:船顺流而下。
疾于飞:比飞还快。
归来:回来。
推敲:仔细思考回味。
了:结束。
更共:更愿意和。
登楼:登高望远。
夕晖:夕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景图画,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秋天江边的宁静与美丽。开篇“江带湖襟护一堤,人烟落落柳依依”两句,描写了江水环绕着湖泊,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堤防,人们生活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环境中,柳树随风摇曳,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接着“白鸥世界秋容澹,红蓼汀州水际肥”两句,诗人用“白鸥”指代鸥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这里的“秋容澹”表达了一种淡远而又平和的意境。同时,“红蓼汀州水际肥”则写出了江边的蓼科植物繁盛,生长在水边的地方显得格外肥沃。

再接下来,“断岸马危迟弗骤,中流舟顺疾于飞”两句,描绘了岸边马匹因为地形陡峭而步履蹒跚,与此同时江中的船只却因水流顺畅而行驶迅速,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归来得自推敲了,更共登楼对夕晖”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来的心情。这里的“推敲”可能指的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或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更共登楼对夕晖”则是在说与人共同登上高处,欣赏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微妙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过灵川县

去去灵川境,晴岚带暮烟。

槟榔新满市,榕树老参天。

舂委工于水,犁资手以佃。

凄凉海天角,何事羽书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京山

总角嬉游处,重来转盼然。

溪山犹昨日,朋友尽中年。

旧话逢人说,新诗为客传。

唤回风雨梦,犹记北窗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

八年不见此山青,一见殊增老眼明。

鬓发已从霜露改,翠屏只在水天横。

纤尘不染皆秋色,久间相于若世情。

朝爽夕佳常领略,去来争似钓舟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忠州访酆都观(其二)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

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

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

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