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

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

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元宵节过后观赏上元节的灯火,各处回廊争辉斗艳如同层层火焰。
人们纷纷抛掷珠宝玉器祈福于高大的殿堂中的佛像,华丽的女子虔诚地向远方山中的僧人礼拜。
面对清风,我挥毫泼墨寄予敬意给惠者,直到天明,禅行相伴,成为我的习惯。
热闹非凡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但月亮已经西沉,露水凝结,夜色渐浓。

注释

建元:指特定的年号或时期。
上元灯:上元节的灯火。
回廊:走廊。
斗火层:争辉斗艳。
珠玉:贵重的珠宝和玉器。
高殿佛:殿堂中的佛像。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
远山僧:远方山中的僧人。
走笔:挥毫泼墨。
思呈惠:寄予敬意。
行禅:禅行。
伴能:相伴的人。
喧阗:喧闹。
月华:月光。
露华凝:露水凝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夜晚在建元寺观看元宵灯会的热闹景象。诗中的“处处回廊斗火层”表达了一层又一层的走廊中灯光交错,好似天上的星辰一般璀璨夺目。“珠玉乱抛高殿佛”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高大的佛殿前进行赏灯活动时,所用的装饰物品如同珍贵的珠玉般随手散落。诗人通过“绮罗深拜远山僧”一句,展现了对远处山中隐居僧人的尊敬之情。

在“临风走笔思呈惠”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微风中挥洒笔墨,以书信的形式传递自己的思念与祝福。紧接着,“到晓行禅合伴能”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进行夜晚的禅修活动,直至天亮。

最后两句“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描绘了在热闹非凡的灯会中,尽管人们不愿离去,但终究无法挽留这短暂的美好时光。诗人眼中的月亮西沉,露珠凝结,似乎也在诉说着这一刻的珍贵与难得。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建元寺灯会的描绘,展现了唐代人民欢乐、敬佛和追求精神寄托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7)

章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 字:丽山
  • 生卒年:836—905年

相关古诗词

下第有怀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长安春日

春日皇家瑞景迟,东风无力雨微微。

六宫罗绮同时泊,九陌烟花一样飞。

暖著柳丝金蕊重,冷开山翠雪棱稀。

输他得路蓬洲客,红绿山头烂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对月

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

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

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曲江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

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

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

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