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其二)松凉夏健人

天地若为容,凉阴何处逢。

困人惟夏日,健我是云松。

雨立三千丈,风生一万重。

如餐华峰藕,不藉葛陂龙。

脱帽苍虬笑,披衣病鹤松。

月明天似水,归路踏芙蓉。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在松树下乘凉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酷热与松林的清凉对比,以及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三千丈”的雨、“一万重”的风、“华峰藕”、“葛陂龙”等,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天地若为容,凉阴何处逢”,开篇即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探寻,暗示了在炎炎夏日中寻找一片清凉之地的渴望。接着,“困人惟夏日,健我是云松”两句,通过对比夏日的酷热与松树的坚韧,突出了松树在酷暑中的清凉作用,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颔联“雨立三千丈,风生一万重”描绘了雨势之大、风力之猛,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壮观。而“如餐华峰藕,不藉葛陂龙”则将夏日的清凉比作品尝山峰上的荷花藕,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颈联“脱帽苍虬笑,披衣病鹤松”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松树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松林中的宁静与和谐。苍虬的笑声与病鹤的轻盈,都与松树的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尾联“月明天似水,归路踏芙蓉”以月夜的美景收束全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归途上仿佛踏着盛开的荷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夏景.露顶洒松风

野处阙过逢,投巾仰露空。

萧萧松下老,洒洒顶门风。

暑不容章甫,天犹念秃翁。

昂霄潮汹汹,落雪鬓蓬蓬。

搔首平生事,忘形半醉中。

蓬莱归去路,潦倒笑臣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夏景.清风松下来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

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

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

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夏景.林风凉不绝

不可居无竹,清风动满林。

长无如夏日,凉不绝予襟。

安得秋如许,能令午正阴。

两间何舋舋,三径自深深。

簟玉翻如水,檐冰语至今。

故人千万里,明月两知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夏景.乔木生夏凉

何可无乔木,多年雨露成。

是间凉意别,长夏绿阴生。

日度云旗影,风含涧水声。

能令霜六月,不待月三更。

翠幄宜琴枕,枯棋就石枰。

五楸朝又暮,故国可胜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