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
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隐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开篇“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表明官员已不再忙于朝政,房中空闲无事,粮仓充实,象征着丰收和富足。
接着,“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写出了诗人日常的生活情景。每天清晨与黄昏,他都会去扫除庭院中的小径,并且经常与“二公”往来,这里的“二公”可能是指两位尊贵的朋友或长者,通过这样的交游,表现出诗人退隐后的社交生活。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中,“蒹葭”指的是竹林中的野草,“徒倚玉”则形容诗人的清净无为。最后一句“燕雀岂知鸿”通过燕雀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远大志向与世间喧嚣之间的超然物外之感。
尾联“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则是说每当与朋友相聚时总是一起饮酒至醉,但唯一担忧的是美好的时光易逝,如同酒空一样令人感到些许落寞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交往的享受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珍惜。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柳翣丧容盛,江山故国遥。
清时独长往,何日重来朝。
事与秋云断,荣如晓梦消。
西风虎丘路,马鬣又嶕峣。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方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杖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铭沈。
箧有封峦札,籯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石室书编富,金华讲席重。
荐神归博洽,鸣玉称雍容。
贰负累囚象,尸臣古瑑踪。
老成今已矣,咨访欲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