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
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
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室内环境,诗人身心都处于寂然的状态,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一榻仅容膝"形象地表达了空间的狭窄,但这种狭窄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局促感,而是成为了他专注内在修养的理想之所。"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享受,并非简单的安坐冥思。
接下来的两句"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描绘了一种书卷堆积、窗外风景如画的场景。这里的“棐几”指的是古代桌子的一部分,而“编”则是书籍的代称。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热爱,以及他对周遭环境的审美情趣。
最后两句"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室内外的氛围差异。室内是书籍和静谧,而窗外则是自然界中鸟鸣和昆虫叫声的交织。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宁静与喧嚣之间所寻求的平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与满足的生活状态。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
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
柳翣丧容盛,江山故国遥。
清时独长往,何日重来朝。
事与秋云断,荣如晓梦消。
西风虎丘路,马鬣又嶕峣。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
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
扶摇方上击,濛汜忽西倾。
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杖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铭沈。
箧有封峦札,籯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