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寒冷的夜晚柏台笼罩着霜气,微风吹动着月光下摇曳的玉佩。
梦境中我心随云山飘荡,如同受惊的小鹿,灵魂在生死边缘挣扎,如同待宰的鸡。
你的眼睛像犀角般明亮,真是我的知己,身后贫困的生活让老妻感到羞愧。
即使百年后神游何处,我知道你的遗骨会安葬在浙江西部的桐乡。

注释

柏台:古代官署名。
琅珰:古代官员的饰品,这里指月亮。
梦绕:梦中萦绕。
心似鹿:形容心情慌乱不安。
汤火:比喻生死危机。
犀角:比喻眼睛明亮。
身后牛衣:形容生活困苦,死后只能以牛皮覆盖。
桐乡:地名,位于浙江西部。
浙江西:浙江西部地区。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刻忧郁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夜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哀伤与无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霜气和风动的琅珰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凄清的氛围,月亮似乎也在诉说着夜晚的寂寞。

接下来的"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梦境中的云山让他的心灵飘渺不定,如同惊吓的鹿四处逃窜;而现实中的恐惧则像汤火一样,烧灼着他,使得他的生命如同惊慌失措的小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一句,诗人通过对亲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自责。犀角是古代用以辟邪的物品,而这里则是比喻自己年幼的孩子;身后的牛衣,则是对家庭贫困状态的一种隐晦表达,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家人的愧疚。

最后,"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无奈与宿命观。他在询问百年之后自己的灵魂将会流转至何处,同时也确定了自己死后的埋骨之地,这种超脱世俗的思考显示出诗人的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身陷囹圄、内心充满忧虑与无奈的士人形象。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诗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一)

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二)

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榆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

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

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