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忧过己切,相贺似身荣。
心达无前后,神交共死生。
承家吾子事,登第世人情。
未有通儒术,明时道不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喜友人厉图南及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表达得十分深刻和真挚。
“相忧过己切,相贺似身荣。”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间在忧愁时的相互关怀和在喜悦时的共同庆祝。诗人通过“过己切”和“似身荣”的比喻,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真实性,它超越了个人的界限,如同自己的事情一般重要。
“心达无前后,神交共死生。”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心灵沟通。朋友之间的情谊,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畏惧生与死的考验,这种精神的交流是极其深刻和坚固的。
“承家吾子事,登第世人情。” 这两句写的是朋友间在家庭责任和社会地位上的相互支持。诗人通过“承家”和“登第”的用词,表明了这种友谊不仅限于个人,还延伸到家族和社会关系中。
“未有通儒术,明时道不行。” 这最后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没有深入理解儒家的学问,但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与支持,这是超越一切学术和理论的普世价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这种情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的丰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
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
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
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久在仙坛下,全家是地仙。
池塘来乳洞,禾黍接芝田。
起看青山足,还倾白酒眠。
不知尘世事,双鬓逐流年。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