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色文章类彩鸾,楚人罗得半摧残。
金笼莫恨伤冠帻,玉粒颁惭剪羽翰。
孤立影危丹槛里,双栖伴在白云端。
上台爱育通幽细,却放溪山去不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谢南平王赐山鸡》。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情感表达。
首句“五色文章类彩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山鸡的鲜艳多彩,如同五色的彩鸾一般美丽,这里借用了“文章”一词来形容其羽毛之华丽,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细腻入微的观察。
紧接着,“楚人罗得半摧残”则是说山鸡虽然被捕捉,但依旧保持着它们的野性和美丽。这里“楚人”可能指代远离都市的地方或民族,而“罗得”则表达了一种发现和获得的过程。
第三句“金笼莫恨伤冠帻,玉粒颁惭剪羽翰”中,“金笼”与“玉粒”都是贵重之物,用来比喻山鸡的珍贵。诗人通过对山鸡被囚禁和美丽羽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自然状态下生命美感的赞赏。
第四句“我立影危丹槛里,双栖伴在白云端”则是说诗人独自站在高处,像山鸡一样独立而又与远方的白云相连。这里“孤立影危”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感,而“双栖伴在白云端”则是对自由和高洁境界的一种向往。
最后,“上台爱育通幽细,卻放溪山去不难”表达了诗人对于赐给自己的山鸡的珍视之情,以及愿意放手让其重返自然的豁达胸怀。这里“上台”指代朝廷或高位之人的恩惠,而“却放溪山去”则是对自由和生命本能尊重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正拥寒灰次,何当惠寂寥。
且留连夜向,未敢满炉烧。
必恐吞难尽,唯愁拨易消。
豪家捏为兽,红迸锦茵焦。
敢望重缘饰,微茫洞壑春。
坐看终未是,归卧始应真。
已觉心中朽,犹怜四面新。
不因公子鉴,零落几成尘。
秦王手笔序丹台,不错褒扬最上才。
凤阙几传为匠硕,龙门曾用振风雷。
钱郎未竭精华去,元白终存作者来。
两轴蚌胎骊颔耀,枉临禅室伴寒灰。
敢谓神仙手,多怀老比丘。
编联来鹿野,酬唱在龙楼。
洛浦精灵慑,邙山鬼魅愁。
二南风雅道,从此化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