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语溪道中

小别杭州,烟树外、乱山眉蹙。

怕回首,酒香灯灺,粉红鬟绿。

斜月半篷诗境冷,西风两岸秋声足。

剩前宵、残梦不曾完,今宵续。弦旧谱,囊中玉。

飘瘦影,窗中烛。望吾庐何处,碧云修竹。

越水莼鲈归计得,吴娃丝管乡音熟。

唱南朝,三十六鸳鸯,相思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语溪道中》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词人在离开杭州时的情景和对家乡的思念。开篇"小别杭州,烟树外、乱山眉蹙",以烟雾缭绕的景色和皱褶般的远山,渲染出离别的淡淡哀愁。"怕回首"四句,通过酒香、灯火和女子的发饰,勾勒出温馨而感伤的画面,暗示着词人的不舍。

"斜月半篷诗境冷,西风两岸秋声足",借景抒情,月光下的船舱显得孤寂,秋风吹过江面,引发更深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剩前宵、残梦不曾完,今宵续",表达了词人对未竟梦境的延续,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下片转而写到音乐与回忆,"弦旧谱,囊中玉"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飘瘦影,窗中烛"则描绘了词人独自的身影和窗内的微弱烛光。"望吾庐何处,碧云修竹",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越水莼鲈归计得,吴娃丝管乡音熟",借用典故,表达归乡的愿望和对家乡风俗的怀念。

最后,词人以"唱南朝,三十六鸳鸯,相思曲"收尾,以鸳鸯比作夫妻或情侣,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相思,以及对团圆的期盼。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湘江静.题手挥目送图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

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西风上、七条弦柱。

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

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

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西湖月.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摸鱼儿(其一)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二)题许金桥谨身河梁醉月图,既送其入都

最销魂、夕阳初暝,残红栖软芳草。

东风只顾催离绪,又放柳丝青袅。春易老。

问镜里歌前,几个朱颜好。描来恨稿。

怅一霎晨星,五更斜月,别恨系樯杪。

思君苦,病后重添懊恼。湖山谁共吟啸。

平芜尽处天涯路,扰乱雨情烟抱。相见少。

便不唱阳关,已是人愁倒。孤篷去了。

剩燕外秋千,莺边楼阁,花影动清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