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

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

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

须臾百辟诣閤门,俯伏拜表贺至尊。

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

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

体生疾苦心憯悽,民得和平君恺悌。

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欢。

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

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骠国的音乐啊骠国的音乐,源自大海的西南角落。
雍羌的儿子舒难陀,带来南方的音乐献给大唐以遵从正朔。
德宗皇帝在紫庭设立仪仗,耳朵不塞倾听你的声音。
吹起玉螺,椎髻耸动,敲响铜鼓,纹身的人跳跃起来。
珠串晃动像星星闪烁,花鬘舞动似龙蛇翻腾。
曲毕,王子向圣人开口,愿成为唐朝的边疆臣子。
左右的臣子欢呼雀跃,皇帝的恩德广被所及。
片刻间百官来到宫门,俯伏跪拜呈上贺表赞颂皇帝。
看到骠国人献上的新乐,请求记录在国史中传给后世。
当时有击壤的老农,私下揣测君王心意自言自语。
听说您的政令教化非常圣明,想要感动人心达到天下太平。
感化人心在于亲近不在遥远,太平基于实际而非表面声音。
观察自身治理国家,国家才能兴盛,君王如心,百姓如身。
身体有疾苦,内心会悲痛,人民得到和平,君主和蔼可亲。
贞元年间如果百姓不安,即使听到骠国的音乐,君王也不会快乐。
贞元年间如果百姓安康,即使没有骠国的音乐,君王也是圣明的。
骠国的音乐只是热闹喧哗,不如听听这来自草野的真言。

注释

骠国:古代缅甸的古称。
雍羌:骠国王的名字。
舒难陀:骠国王子。
南音:南方的音乐。
德宗:唐代皇帝李适的庙号。
黈纩:黄色的丝绵,这里指听力敏锐。
椎髻:一种发髻样式。
文身:在身上绘图或刺字。
珠缨:装饰有珍珠的头饰。
花鬘:用花朵编成的花环。
斗薮:舞动的花鬘。
百辟:高级官员。
閤门:宫殿的侧门。
刍荛言:草野之人的意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鉴赏

诗中“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一句,通过设定一个遥远的起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意境。"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则描绘了一位外邦使者的形象,他带来了异域的音乐来朝贡,这在当时是对中央王朝的一种尊崇。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中,“德宗”指的是唐德宗李适,而"立仗御紫庭"则是皇帝接受外宾的庄重场景。"黈纩不塞为尔听"表明这种音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显示出一种盛大的场面。

在“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中,通过对乐器演奏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则是对舞者装饰和舞蹈动态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一个活跃而华丽的演出场景。

"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表达了使者的敬仰之情,而“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则描绘了一种普世的喜悦与赞誉,显示出音乐跨越国界的感染力。

在“须臾百辟诣閤门,俯伏拜表贺至尊”中,使者和臣子们急忙向皇帝汇报并表示庆祝之意,这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外交活动的重视。而"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则是希望这种文化交流能够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至于“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一句,则跳出了宫廷的框架,将视角转向民间,表现出一种对君主政策和民众感受的关注。"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表达了老农父对皇帝智慧和统治能力的赞赏,以及对于实现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则是强调了真正的太平不是靠宣传或虚名,而是来源于切实可行的政策和人民的实际感受。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一句,通过比喻将君主与国家、臣民与身体相联系,强调了统治者对人民福祉的责任和关怀。"体生疾苦心憯悽,民得和平君恺悌"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关系,表明了君主对人民的慈爱是国家安宁的根本。

在“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欢”中,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人民没有得到安宁,即使有来自远方的美妙音乐,也不足以让君主感到高兴。"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则是对这种情况的反面论证,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德政和人民福祉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最后,“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刍荛言”一句,则将那种华丽的异域音乐与平实而有益的话语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交流的追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白居易本人的文学理念,即强调文学应当贴近民间,关注现实,传递正能量。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形式: 乐府曲辞

新沐浴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

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

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

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

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

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

穷途绝粮客,寒狱无灯囚。

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

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形式: 古风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