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缭绫这种丝织品像什么呢?不像普通的罗绸和纨绮。
它应该像天台山上的明亮月夜,如同四十五尺长的瀑布泉水。
其中蕴含的文章奇妙独特,地面铺满如雪花簇拥的白色丝线。
是谁在编织,又是给谁穿的呢?或许是越溪边的寒冷女子,或是汉宫中的嫔妃。
去年皇宫使者口传皇帝的命令,要取天上的样式在人间织造。
织成的图案宛如云外的秋雁行列,色彩染成了江南春天水色的样子。
宽大的衣袖和长长的裙子,金斗熨烫出波浪般的纹理,刀剪裁出精致的花纹。
奇异的色彩和纹理相互映衬,转动角度看花色变幻不定。
昭阳宫中的舞者恩宠正浓,一件春衣价值千金。
沾上汗水和粉污就不再穿,拖在地上踩踏泥土也不心疼。
缭绫的织成耗费了巨大的工力,无法与平常的丝绸和布帛相比。
丝线细密,缫丝过程让女子手指疼痛,千声机杼响动也不足一尺。
昭阳殿内的歌舞佳人,如果看到这缭绫的织造过程,也应该会感到怜惜吧。

注释

缭绫:一种精细华丽的丝织品。
罗绡:质地轻薄透明的丝织品。
纨绮:光滑细腻的丝织品。
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名山。
文章:这里指缭绫上的图案花纹。
越溪:古时浙江的一条河流,这里代指越地。
中使:宫廷的使者。
宣口敕:口头传达皇帝的命令。
春水色:形容如春天江水般的颜色。
金斗熨波:用金斗熨烫出波浪形的纹理。
春衣:春季穿的华美衣服。
缲:煮茧抽丝的过程。
昭阳殿:汉武帝皇后王娡的居所,代指后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织造图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将缭绫这种精细纺织物品的特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诗人运用天台山上的明月、瀑布泉等自然景观来比喻缭绫的轻柔与流动之美,同时又通过“文章奇绝”、“白烟花簇雪”的描写,表达了缭绫上色彩斑斓、图案奇特的艺术效果。

诗中还涉及到织造者和穿用者的身份,提到了越溪寒女汉宫姬,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对服饰的不同需求。通过“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一句,可以看出缭绫是受到皇家赞赏,甚至以皇家的标准来制作的高级织物。

在后续的描写中,“广裁衫袖长制裙”,“异彩奇文相隐映”,诗人通过对服饰样式和图案变化多端的描述,展现了缭绫作为服装材料的独特魅力。同时,"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则表达了这种织物在礼仪和节庆中的价值。

最后几句“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表现出穿用者对这类精美织品的珍视与保养之意。诗人通过“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强调了缭绫制作的艰难和它与普通丝织物品的差异。

在结尾部分,“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一句生动地描摹出织造者的辛勤劳作,而“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劳动者辛苦付出的同情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缭绫制作、使用以及背后劳动者的深刻描写,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丝织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辛勤劳作的认识与同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沐浴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

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

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

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

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

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

穷途绝粮客,寒狱无灯囚。

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

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形式: 古风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形式: 古风

新秋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