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

杳杳春江阔。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

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

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

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

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

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

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

形式: 词牌: 击梧桐

翻译

春天的江面辽阔而深远,细雨过后,微风吹皱了水面,波涛声不断。
大雁飞过,汀洲上温暖起来,岸边的草木静谧,远处的山峦被翠色染成一片。
群鸥时聚时散,船只来来往往,隔着江水,楚地与越地遥遥相望。
面对此景,我思绪万千,回忆起过去在京城游玩的日子。
那时的园林斗草,街头巷尾卖花,处处都是绝美的风景。
正当欢愉至极,却突然感到离别的悲伤,无人分享。
看着梅花结出青绿的果实,柳絮纷飞,却无人相伴采摘。
如今的愁苦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注释

杳杳:形容江面深远。
蹙:皱,使水波起伏。
汀洲:水边平地。
上国:古代对京都的称呼。
斗草:古代儿童游戏,以草为赌注。
悄不意:不知不觉。
梅生翠实:梅花结出青绿色的果实。
滋味:情感或情绪的感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景图。开头“杳杳春江阔”展现了宽广无垠的春日江面,接着“收细雨、风蹙波声无歇”则写出了细雨和微风在水面上激起连绵不绝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诗人通过“雁去汀洲暖,岸芜静,翠染遥山一抹”这几句,描写了温暖的河滩、静谧的岸边以及远处山峦被绿意覆盖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而深远之感。

“群鸥聚散,征航来去,隔水相望楚越”则是对江上景象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包括了聚集和分飞的鸟儿、来往的船只以及隔着水面相望的楚地与越地,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人在“对此、凝情久,念往岁上国,嬉游时节”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斗草园林,卖花巷陌,触处风光奇绝”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其中包括了竞逐花草、园林中的游乐以及街头巷尾的卖花景象,每一个细节都触动着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记忆。

然而,在这份浓郁的欢愉之中,诗人突然感受到“正恁浓欢里,悄不意、顿有天涯离别”的无常与悲凉。这种由欢乐转向哀愁的情感转换,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看那梅生翠实,柳飘狂絮,没个人共折。把而今、愁烦滋味,教向谁说”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心境。梅花与柳絮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但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同伴可以分享这份愁绪,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江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了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悲凉感慨。

收录诗词(12)

李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见《乐府雅词》卷下

  • 字:景元
  •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098—1100

相关古诗词

吊严陵

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

迤逦点破,澄江秋色。

暝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

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

正念往悲酸,怀乡惨切。何处引羌笛。追惜。

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

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

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

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形式: 词牌: 吊严陵

过秦楼

卖酒炉边,寻芳原上,乱花飞絮悠悠。

已蝶稀莺散,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谩道草忘忧。

也徒将,酒解闲愁。

正江南春尽,行人千里,苹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似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

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

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

向尊前拟问,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形式: 词牌: 过秦楼 押[尤]韵

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形式: 词牌: 帝台春

望云涯引

秋容江上,岸花老,蘋洲白。

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

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

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

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形式: 词牌: 望云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