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严陵

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

迤逦点破,澄江秋色。

暝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

渔舍孤烟锁寒碛。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

正念往悲酸,怀乡惨切。何处引羌笛。追惜。

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

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

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

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形式: 词牌: 吊严陵

翻译

兰花的香气在湖面上飘荡,孤岛上的潮水已退,惊飞的鸥鸟像雪花般散开。
缓缓地,它点破了秋天的澄净江面。
夜幕降临,稀疏的雨停歇,染出青蓝色的山峰直插云霄。
渔舍旁升起孤独的炊烟,笼罩着寒冷的沙洲。画船翠绿的帆迅速解开,靠近晴朗的霞光岸边。
此刻,我心怀悲伤,思念家乡,不知从何处传来羌笛声,唤起深深的遗憾。
当年富春江的美好之地,严光垂钓的地方只剩下了空荡的遗迹。
星辰落下后,我乘着小舟离去,留下潇洒的名声在书中流传。
举杯凭吊,心中满是离愁,眼中泪如断线,无法自抑。
夜色渐深,回首望去,只见永恒的暮云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注释

泛:飘荡。
孤屿:孤立的小岛。
惊鸥:受惊的海鸥。
暝霭:傍晚的雾气。
华星:明亮的星星。
扁舟:小船。
离觞:离别时的酒杯。
回首:回头看。
千古:永远,千秋万代。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与哀伤情感的诗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描绘了一幅江水初静、花香四溢、鸟飞雪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冷的氛围。接着“迤逦点破,澄江秋色”则是对秋天清澈的江水进行细腻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在“暝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暮色渐浓、雨意将至及山峰被雨水渲染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诗人的情感波动。紧接着“渔舍孤烟锁寒碛”,则是通过渔家孤独的炊烟,将景物与内心的凄凉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中间部分“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描绘了船只缓缓离岸、帆樯随风转动的生动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和不舍。紧接着“正念往悲酸,怀乡惨切”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怀念之情,那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哀伤。

在“何处引羌笛。追惜。”一句中,羌笛常常被用来表达边塞的苍凉和战士的思乡之情,这里诗人通过提问“何处”,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追悔。

后半部分“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则回忆起曾经的繁华和美丽景色,而现在却只剩下空留的遗迹。接着“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一句,诗人通过对夜晚星辰隐没、船只漂泊以及古代人物名字被历史湮灭的描写,强化了时间流逝和遗忘的主题。

结尾部分“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则是诗人在面对离别和怀念时的情感表达,那种痛苦和悲凉如同流水般涌出。在最后一句中,诗人通过“回首暮云千古碧”强调了时间的长河与自然景物的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短暂。

收录诗词(12)

李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见《乐府雅词》卷下

  • 字:景元
  •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098—1100

相关古诗词

过秦楼

卖酒炉边,寻芳原上,乱花飞絮悠悠。

已蝶稀莺散,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谩道草忘忧。

也徒将,酒解闲愁。

正江南春尽,行人千里,苹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似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

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

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

向尊前拟问,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形式: 词牌: 过秦楼 押[尤]韵

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形式: 词牌: 帝台春

望云涯引

秋容江上,岸花老,蘋洲白。

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

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

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

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形式: 词牌: 望云涯引

望春回

霁霞散晓,射水村渐明,渔火方绝。

滩露夜潮痕,注冻濑凄咽。

征鸿来时应负书,见疏柳、更忆伊同折。

异乡憔悴,那堪更逢,岁穷时节。东风暗回暖律。

算拆遍江梅,消尽岩雪。唯有这愁肠,也依旧千结。

私言窃语些誓约,便眠思梦想无休歇。

这些离恨,除非对著、说似明月。

形式: 词牌: 望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