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刘谏议祠

荒湾野木古城隅,何处昌平是旧庐。

气带幽并多感慨,策如晁董亦迂疏。

同时下第谁云屈,此外求言总是虚。

不尽怀贤千古意,执鞭无路欲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鏊的《昌平刘谏议祠》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充满历史感的画面,诗人在古城的一隅,寻觅着刘谏议昔日的居所,不禁引发对昌平地区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感慨。"气带幽并"暗示了这里的厚重历史气息,以及诗人对刘谏议那种来自幽燕之地的豪迈气质的认同。然而,诗人也批评刘氏的策略不够实际,如同晁错和董仲舒般显得迂阔。

"同时下第谁云屈"表达了对刘谏议科举失意的同情,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评价标准的质疑。"此外求言总是虚"则揭示出在那个时代,即使有贤才也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言论往往难以实现其价值。最后,诗人以"不尽怀贤千古意,执鞭无路欲何如"收束,表达了对贤能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深遗憾,以及自己面对相似境遇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历史遗迹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惋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胡人归朝歌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

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

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

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昔闻青冢今始睹,几过苏卿持节处。

胡风猎猎胡霜飞,听罢胡笳泪如注。

胡中洵乐汉自亲,呼韩犹作南朝宾。

款关不用通事语,三十年前我汉人。

奉天殿前拜天子,封爵归来认邻里。

南街北巷争聚观,家人见我还惊起。

男袭冠裳女绣襦,今日汉入昨日胡。

回思李陵并卫律,漠北高坟空突兀。

形式: 古风

送赵栗夫归省吴江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著朝衣。

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

宝带桥边舟汎汎,白云司里树依依。

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刘御史还蜀

浮世功名何有哉,茅斋元住少城隈。

逢人老去腰难折,念母秋来首重回。

古柏祠前伤草色,浣花溪上觅桤栽。

临邛父老如相过,不似当时负弩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杨维立初入史馆

东角门前十馆开,史家自昔总难才。

病容野客随行入,远喜诸公取次来。

气合每联朝食坐,事多长后午朝回。

扬雄识字今谁及,疑义须烦一一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