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道中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水势退去,蛟龙螭魅也无法逃脱,溪水潭底清澈得连秋天的毫毛都能看见。
太阳即将降霜,西山被染成红色,天气逐渐转凉,天空向北方的极限延伸。
最美的景色只有竹子和松柏,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孤独的草丛蓬蒿。
感慨时事,抚摸着青萍叹息,骑马在西风中,心中充满豪情。

注释

潦退:水势退去,形容水面平静。
蛟螭: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这里泛指水中生物。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西山赤:形容夕阳照耀下的西山呈现红色。
蓬蒿:野生的杂草,常用来象征贫瘠或荒凉。
青萍:一种浮萍,这里代指青翠的植物。
马踏西风:骑马奔驰在西风中,形象生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潦退蛟螭不可逃",通过积水退去,暗示季节转换,蛟螭(神话中的水怪)难以隐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冬季的到来。接下来的"溪潭清澈见秋毫",写出了溪流潭水在寒冷中清澈见底,细节描绘细腻。

"欲霜日射西山赤",描述了夕阳余晖映照下,西山呈现出一片赤红,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渐冷天腾北极高",进一步强调天气转凉,天空高远,寒意渐浓。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诗人赞赏竹柏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翠绿,展现出坚韧之美,而蓬蒿则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草木。这两句寓含了诗人对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

最后两句"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易逝,抚摸青萍(一种水草),心中涌起淡淡的哀愁。然而,骑马西行,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自己的豪情,又充满自信和自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冬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宋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寿圣院昌山主静轩

一峰潇洒背成阴,碧瓦新堂地布金。

花落禅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

幽栖鸟得林中乐,燕坐人存世外心。

应似白莲香火社,不妨篮舆客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岘山亭置酒

石磴萦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

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

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李供奉

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

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轩窗势耸云林合,钟磬声高鸟道盘。

白鹤已飞泉自涌,青龙无迹洞常寒。

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