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倅宜春(其二)

爱子喜能仕,恋亲犹欲留。

肯堂斯室就,不稼曷禾收。

持此一廉往,绰然千里游。

彼邦存学记,熟复勿贻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疼爱的儿子希望他能做官,依恋亲人还想让他留下。
如果他愿意进入这个家,不耕种怎么会有收获呢?
带着这样的廉洁品德去,就能畅游千里之外。
在他人的地方也要保持学习,切勿做出令自己蒙羞的事。

注释

爱子:疼爱的儿子。
仕:做官。
恋亲:依恋亲人。
肯堂斯室:愿意进入这个家。
稼:耕种。
禾收:收获。
廉:廉洁的品德。
绰然:从容不迫的样子。
千里游:畅游千里。
彼邦:他人的地方。
学记:保持学习。
贻羞:蒙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送别即将离家远行的儿子的场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首诗通过对亲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开篇“爱子喜能仕,恋亲犹欲留”表明父亲既为儿子的成长和能够出仕而感到欣慰,同时又不舍得与他分离,这种矛盾的心情是许多父母共同的体验。"肯堂斯室就,不稼曷禾收"则写出了家中的温暖场景,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在家的舒适环境中成长,但现实却是不得不离开。

"持此一廉往,绰然千里游"这两句诗表达了儿子即将踏上远行的旅程,而父亲则只能通过送给他一些微薄的资助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彼邦存学记,熟复勿贻羞"则是对儿子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在外能坚持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父子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祝愿,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中深厚的亲情和教育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书记雷宜叔造朝

五色云边昔稚圭,军戎万里已周知。

趋朝岂止重凭广,出幕聊为送适诗。

行李羽轻清涨稳,交情珍重岁寒期。

君王若问荆州事,白玉阶前细数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石首傅宰

石首邑易治,难山政可师。

弦歌聊戏耳,谈笑以为之。

省德多餐饭,勤官少作诗。

交情毋恃旧,公事定相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其三)

溯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其二)

渡泸已定葛巾北,分陕既成周衮东。

二者于斯皆上意,群然以此望明公。

香名千载梅边雪,归路三秋桂子风。

百万民夷休恋恋,公方柄用福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