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咎人字韵咏竹(其二)

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

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

马鬣松成拱,鹅溪墨尚新。

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地下的文人墨客,他的风雅无人能及。
他能与傍晚的烟霞共色,仿佛化身为寒冬中的孤傲身影。
他的马鬃般的松树已成拱形,鹅溪的墨迹依然鲜明。
想必他怀念那耕田的手艺,如今成为林中的守护神。

注释

文夫子:指有才华的文人。
风流绝此人:形容此人的风雅无人能比。
晚烟色:傍晚的烟霞色彩。
岁寒身:寒冬中坚韧的形象。
马鬣松:比喻人的品格如马鬃般刚直的松树。
鹅溪墨:可能指鹅溪砚台或墨水,代指诗人的创作。
斲泥手:指农夫的手,这里象征朴实的生活。
主林神:林中的守护神,可能象征诗人的精神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为好友晁补之(无咎)和文同(与可)所得到的竹子创作了两首诗。这首诗是第二首,以“人”字韵来咏竹,表达了对友人的戏谑和对竹子的赞美。

诗中首先将竹子比喻为地下文夫子,赋予其风流儒雅的品格,暗示竹子虽生长在地下,却有着超凡的气质。接着,诗人称赞竹子能在傍晚的烟霭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如同在寒冷季节中保持坚韧的身姿,寓意其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诗人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形象,马鬣般的竹枝已经长成拱形,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成长;鹅溪墨的新鲜,可能是指竹叶青翠如墨,色彩鲜明。最后,诗人想象竹子怀念起当初被砍伐时的手工,那双曾握斧头的手如今已化为林中的守护神,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生动,借物喻人,既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又寓含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意象丰富和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马荆州

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元日

会朝四海登图籍,绛阙清都想盛容。

春色已知回寸草,霜威从此霁寒松。

饮如嚼蜡初忘味,事与浮云去绝踪。

四十九年蘧伯玉,圣人门户见重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四)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