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仙游知县许延评

策名曾未几,奋迅出埃尘。

陋巷潜心久,亨衢得意新。

君恩方责报,民业近多贫。

莫学悠悠者,谋身不为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刚刚取得功名不久,我就迅速地离开了尘世的喧嚣。
在简陋的小巷中我专心致志已久,如今在繁华的大道上感到新的满足和快乐。
皇上对我的恩情正期待我回报,但百姓们的生计却大多贫困。
不要效仿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只为自己打算而不顾他人。

注释

策名:取得功名。
曾未几:不久之前。
奋迅:迅速。
埃尘:尘世的喧嚣。
陋巷:简陋的小巷。
潜心:专心致志。
亨衢:繁华的大道。
得意:感到满足和快乐。
君恩:皇上的恩情。
责报:期待回报。
民业:百姓的生计。
多贫:大多贫困。
悠悠者:无所事事的人。
谋身:为自己打算。
不为人:不顾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送仙游知县许延评》。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许延评的赞赏和不舍得别的情感。

“策名曾未几,奋迅出埃尘。” 这两句诗描绘了许延评在仕途上的快速提升,用“策名”指代他的名声,用“奋迅”形容其进取之速,表明他很快就脱颖而出了。

“陋巷潜心久,亨衢得意新。” 这两句则写许延评在仕途上的清廉和志趣。"陋巷"暗示他的低调与谦逊,而"亨衢"则表达了他得到的美好评价和新的喜悦之情,显示出许延评在仕途上不仅能力得到认可,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君恩方责报,民业近多贫。”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许延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期待。"君恩"指朝廷的恩惠,而"方责报"则是说许延评应当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恩情;“民业近多贫”表达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不佳,百姓生活困难。

最后两句“我莫学悠悠者,谋身不为人。” 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勉和反思。"悠悠者"指那些只顾个人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谋身不为人”则表明诗人决心要有所作为,不做那种只图个人的安逸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李觏对许延评的高度评价,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任大中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

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

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

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危太博

一片灵台众共知,宦途宁肯避危机。

至诚似有神明助,尽室初从瘴海归。

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

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江茂才

少小尚英奇,高谈与众违。

久穷才信命,远客合思归。

箪食非无乐,京尘误入衣。

云山仍旧好,况是觐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阳曲蔡尉

凤皇贵在德,孔翠岂无文。

诗礼多承训,贤能迥出群。

谈清蜕尘滓,志大蹑烟云。

更喜并州牧,豪英天下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