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仲矼字韵诗

頖宫德厚仍信矼,北扉笔力谈笑扛。

重圭叠璧凛群视,不使东瓯成陋邦。

日边时见召仙李,林下那容栖老庞。

故园此日成胜聚,归梦不泛潇湘江。

万畦流泉裹云屋,一点远岫低吟窗。

客来有酒辄均醉,长啸手拊高梧幢。

挽蔬唯便玉本脆,碎鲤屡惜银鋋双。

伊予于世真长物,扫迹自分逃崆?。

骤揄扬之则过矣,岂有骨相当奇厖。

左提右挈傥闻道,一了快若船下泷。

极知鲁卫兄弟国,邾小尚许趋风降。

峣峣岌岌正壁立,涛濑未敢轻舂撞。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翻译

宫殿德行深厚又诚信如石,北门书法力道轻松扛起。
厚重的玉器和璧玉令人敬畏,不让东瓯之地成为粗鄙之地。
时常在朝廷见到贤才李子,怎能让老者隐居山林中。
今日家园成为胜景聚会,归乡之梦不涉潇湘江。
万顷田间流水环绕云屋,一窗远山低语诗篇。
客人来访有酒就共享醉意,仰天长啸手抚高大的梧桐。
采摘蔬菜只取其新鲜脆嫩,烹鱼碎鳞常惋惜银刀双份。
我在这世上确实多余,只想逃离尘世的纷扰。
过分的赞扬会带来困扰,哪有骨头坚硬得如此奇特。
左右扶持如果能悟道,如同乘船顺流而下畅快无比。
深知鲁卫两国情深似兄弟,邾国虽小也愿前来朝拜。
巍峨峭立的城墙坚固如壁,涛水激流不敢轻易冲击。

注释

頖宫:宫殿。
矼:坚石,比喻诚信。
北扉:北门。
东瓯:古代地名,这里指地方。
仙李:比喻贤才。
老庞:隐居的老者。
潇湘江:河流名。
万畦:大片田地。
云屋:云雾缭绕的房屋。
高梧幢:高大的梧桐树。
玉本:新鲜的蔬菜。
骤揄扬:过分赞扬。
骨相:人的骨骼特征。
左提右挈:扶持帮助。
一了:彻底解决。
鲁卫:古代两个诸侯国。
邾小:邾国,小国。
峣峣岌岌:形容城墙高耸。
涛濑:波涛和溪流。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象。从颔宫到北扉,从重圭叠璧到日边召仙,每一个景象都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自豪。诗中的语言雄浑,意境辽阔,显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重圭叠璧凛群视,不使东瓯成陋邦"这两句,圭璧是古代象征权力与尊贵的器物,诗人通过这些器物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不受外来影响和保持自身特色的一种期望。

"故园此日成胜聚,归梦不泛潇湘江"则是诗人对于故土的深情怀念,以及内心世界中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愫。这里的“胜聚”指的是集会或盛大的聚会,而“归梦”则是在异乡对家园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渴望。

"万畦流泉裹云屋,一点远岫低吟窗"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万畦”指的是溪流纵横的自然景观,“流泉裹云屋”则是诗人对理想居所的描述,而“一点远岫低吟窗”则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享闲暇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个人情感的丰富。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次明仲凉字韵

浮暑熏人只欲狂,秋声未肯抹横塘。

倦看黄奶浑无味,醉著白綀如许凉。

扫砌政须脩竹舞,荫花绝爱巨荷张。

紫髯不是轻风景,更拟回鞭向葛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施子韵

之子才非碌碌流,一官将母海滨游。

妙龄意气看长剑,久客风霜叹敝裘。

完璧有怀空慕蔺,著鞭它日定先刘。

岫窗故隐今何在,草棘连云淮楚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致明泉石轩诗韵

天怀迥与尘嚣背,蓬莱屡踏金鳌背。

闲披白袷过清湖,爽气涵空渺无外。

澹然爱此一泓奇,散发逍遥漱华滋。

尚嫌林影太凋薄,斜阳射破碧琉璃。

遥知宣室虚前席,良裘固非一狐腋。

他时归梦想南飞,瑰词已为磨崖石。

形式: 古风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