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仲凉字韵

浮暑熏人只欲狂,秋声未肯抹横塘。

倦看黄奶浑无味,醉著白綀如许凉。

扫砌政须脩竹舞,荫花绝爱巨荷张。

紫髯不是轻风景,更拟回鞭向葛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酷暑逼人只想发狂,秋天的声音还不愿抹去池塘的景色。
疲倦地看那黄色的牛奶(指茶水)已全无滋味,喝醉了穿着白色丝绸(指衣裳)却感到如此清凉。
清扫台阶正需要修竹摇曳,遮荫花朵最爱那大荷叶铺展。
紫色胡须的人(诗人自指)不会轻易错过这美景,还打算挥鞭继续游赏,像葛强一样前行。

注释

浮暑:酷暑。
抹横塘:抹去池塘的景色。
黄奶:黄色的茶水。
白綀:白色丝绸。
紫髯:诗人自指,可能有胡须。
葛强:古代诗人,此处借代游赏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酷热之中对凉爽秋天的渴望,以及他对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开篇“浮暑熏人只欲狂”描绘出炎炎夏日人们的烦躁心情,只愿意尽情放纵以寻找一丝清凉。“秋声未肯抹横塘”,则表现了秋天的声音尚未来临,诗人对此感到不满。

接下来的“倦看黄奶浑无味”和“醉著白綀如许凉”,透露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厌倦,以及在酒精的作用下寻求片刻清凉。这里的“黄奶”可能指的是夏日里常见的瓜果,诗人却对此感到无趣;“白綀”则是古代一种用布做成的薄被,在醉酒之中感觉到一丝凉意。

第三句“扫砌政须脩竹舞”,描绘了诗人在炎热中寻找清凉之地,可能是在竹林中进行着某种活动,这里的“脩”字有修整的意思,表明是对环境的一种整理或享受。第四句“荫花绝爱巨荷张”,则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荷花在夏日里能够提供阴凉和美丽。

最后两句,“紫髯不是轻风景”和“更拟回鞭向葛强”,诗人的头发被比喻为紫色,这可能是因为汗水浸湿了头发而显得深色,表明诗人并非轻易对待夏日的风光,而是在寻找一种更加强烈的自然体验。“更拟回鞭向葛强”,则预示着诗人想要返回到一个更为清凉和壮观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炎热与凉爽,表现了诗人在夏日中对于秋天的渴望,以及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次施子韵

之子才非碌碌流,一官将母海滨游。

妙龄意气看长剑,久客风霜叹敝裘。

完璧有怀空慕蔺,著鞭它日定先刘。

岫窗故隐今何在,草棘连云淮楚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致明泉石轩诗韵

天怀迥与尘嚣背,蓬莱屡踏金鳌背。

闲披白袷过清湖,爽气涵空渺无外。

澹然爱此一泓奇,散发逍遥漱华滋。

尚嫌林影太凋薄,斜阳射破碧琉璃。

遥知宣室虚前席,良裘固非一狐腋。

他时归梦想南飞,瑰词已为磨崖石。

形式: 古风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形式: 古风

次韵李汉老诗

蒙庄叹隙驹,孔圣悲逝川。

百年生有涯,万感情无边。

贤愚真唯阿,系心同一缘。

内热蛊其中,伊谁肯求痊。

乐哉今日游,众宾肃初筵。

社樗间群材,嫫母参众妍。

谑弄既莞尔,献酬亦颓然。

胡为发争端,咄咄论深禅。

击水但增波,止薪自无烟。

便应三宜休,敢论四不迁。

公如高车驰,扬尘绝通廛。

我如驭小驷,交绥已回旋。

初谋不自量,取困大敌前。

金化质不亡,冰融水非坚。

市门有真楼,相从待他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