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三十一)竞渡

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鱼腹肯来无。

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此诗《襄阳咏史(其三十一)竞渡》由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描绘屈原的传说与竞渡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感慨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追忆。

首句“憔悴沉湘楚大夫”,以“憔悴”形容屈原的悲苦形象,点明了他作为楚国大夫的不幸遭遇,以及最终投江自尽的悲剧命运。“沉湘”则指屈原投汨罗江而逝,这一典故深入人心,成为后世纪念他的重要方式之一。

次句“魂招鱼腹肯来无”,借用神话传说中屈原魂魄可能被鱼儿所吞噬的想象,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表达对屈原精神是否能超越生死界限,得到永恒存在的思考。这一句既是对屈原精神不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将视角转向现实,通过描述今日江边渔民的歌声,似乎仍在询问如何才能穿越江水,渡过湖面。这里的“渔歌”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蕴含着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对屈原精神的敬仰。通过“渡湖”的象征意义,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精神跨越时空、影响后世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们能够跨越困难、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屈原故事的重新演绎,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神话与现实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三十二)抱玉岩

特特来从抵鹊山,一心都在献芹閒。

非关楚国真难辨,举世人皆厌等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三)习家池

日日山公载酒过,醒时常少醉时多。

儿童拍手阑街笑,惊破沧浪一曲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四)的颅溪

得雨蛟龙未易图,枉劳木禺用机谟。

死生毕竟谁堪托,今日才方见的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五)作乐山

悠悠曾不倦登临,眼底何人为赏音。

白雪一歌犹掩耳,安知梁父是龙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