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襄阳咏史(其三十一)竞渡》由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描绘屈原的传说与竞渡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感慨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追忆。
首句“憔悴沉湘楚大夫”,以“憔悴”形容屈原的悲苦形象,点明了他作为楚国大夫的不幸遭遇,以及最终投江自尽的悲剧命运。“沉湘”则指屈原投汨罗江而逝,这一典故深入人心,成为后世纪念他的重要方式之一。
次句“魂招鱼腹肯来无”,借用神话传说中屈原魂魄可能被鱼儿所吞噬的想象,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表达对屈原精神是否能超越生死界限,得到永恒存在的思考。这一句既是对屈原精神不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将视角转向现实,通过描述今日江边渔民的歌声,似乎仍在询问如何才能穿越江水,渡过湖面。这里的“渔歌”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蕴含着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对屈原精神的敬仰。通过“渡湖”的象征意义,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精神跨越时空、影响后世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们能够跨越困难、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屈原故事的重新演绎,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神话与现实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