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三十四)的颅溪

得雨蛟龙未易图,枉劳木禺用机谟。

死生毕竟谁堪托,今日才方见的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襄阳咏史(其三十四)的颅溪》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得雨蛟龙未易图,枉劳木禺用机谟”这一对偶句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哲理思考。

首句“得雨蛟龙未易图”,以“蛟龙”象征历史中的英雄豪杰或杰出人物,比喻他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虽能施展才华,却难以把握命运的转折点,如同得到雨水的蛟龙,虽有生机,却难以预知未来的走向。这句诗暗示了历史人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次句“枉劳木禺用机谟”,“木禺”在这里借指那些试图通过权谋手段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他们费尽心机,却最终徒劳无功。这句话强调了权谋与智计在历史长河中的局限性,即使再聪明的策略也难以扭转大势,暗含了对权力斗争的讽刺与批判。

后两句“死生毕竟谁堪托,今日才方见的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死生毕竟谁堪托”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暗示了在历史的洪流中,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生死存亡都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后一句“今日才方见的颅”可能是在比喻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人们终于看清了某些真相,或是理解了某些深层次的道理,这里的“的颅”可以理解为“真相”或“本质”的隐喻,强调了历史的洞察力和理解的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权谋的局限以及生命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三十五)作乐山

悠悠曾不倦登临,眼底何人为赏音。

白雪一歌犹掩耳,安知梁父是龙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六)冠盖里

道口亭前多贵游,一时来往亦风流。

若能共画安刘计,岂独英雄记里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七)呼鹰台

英豪并起望人才,底事将军谩筑台。

倘使曹公肉能饱,如何唤得野鹰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八)仲宣井

试看汲古几何深,犹有馀波慰渴心。

谁把石栏移便坐,并邻又得一繁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