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孙太守琅山席上

薄雾轻笼晓日黄,攀从旌旆到禅坊。

坐怜古木荣枯惯,仰笑秋云聚散忙。

酒约覆盆分甲乙,诗成击钵互宫商。

兴酣犹恨严闉逼,少促归鞭趁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琅山宴席上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薄雾轻笼晓日黄”以晨曦初照、薄雾轻绕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攀从旌旆到禅坊”一句,点明了地点转换,从世俗的行进到禅宗的静谧之所,暗示了心灵的升华与寻求。

“坐怜古木荣枯惯,仰笑秋云聚散忙”两句,诗人以古木与秋云为喻,表达了对自然循环往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深思。古木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秋云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变迁。

“酒约覆盆分甲乙,诗成击钵互宫商”描绘了宴会上的欢愉场景,通过饮酒赋诗的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默契与情趣。覆盆分甲乙,可能是指饮酒时的排序或游戏,击钵互宫商,则是吟诗作对时的节奏与韵律之美。

最后,“兴酣犹恨严闉逼,少促归鞭趁月光”表达了诗人虽在宴席上尽兴,但仍有对时间紧迫的感慨,以及对归途的期待。月光下的归程,既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也隐含了对生活匆忙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融合,还蕴含了对生命、时间、友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和潘通甫六月十二夜月

去望犹三夕,光华宛矣同。

炎天几及半,午夜喜当中。

爽气乾坤满,清辉宇宙通。

恍瞻银界白,遽失火云红。

庭叶霜花泛,池波雪色融。

闾阎消烈暑,寥廓散轻风。

快若离深甑,飘然出大笼。

秋毫归一鉴,宿翳却千重。

谁弄桓伊笛,徒思范蠡篷。

魁杓俄转北,箕尾渐回东。

林静疏瑶圃,桥虚卧玉虹。

馀凉入幽室,暗雾泫深丛。

纬象光仍小,银河派自洪。

依希太清境,彷佛广寒宫。

鸟宿群疑定,人闲万虑空。

调琴閒对客,酌酒旋呼童。

莫语身兼世,休论萍与蓬。

且来明月下,举白听梧桐。

形式: 排律

送潘通甫沿牒淮东

火云燄燄野无风,浅涩河流小舸通。

尺纸遽传朝命下,翼朝齐送使旌东。

道间览物应多感,职外成诗寓几筒。

王事念深忘畏景,贤劳安肯动胸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通甫见赠二首(其一)

几年持养副天成,造次云为必中程。

乐内何希傥来贵,畏知唯有白丝清。

蓬瀛尚欠文章手,寰海徒传学行声。

今日诗筒互酬唱,他时回记岂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通甫见赠二首(其二)

肝胆区区岂足矜,抟风宁复计鹏程。

未能名迹如山重,且固心诚似水清。

学譬治畦犹失溉,文参击缶不成声。

感君篇贶虚褒借,强抉蓁芜写鄙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