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叔从辟中山

人畏朔风声,我闻独宽怀。

岂不知凛冽,为自中山来。

端叔天下士,淹留蹇无成。

去从中山辟,良亦慰平生。

与君英妙时,侠气上参天。

孰云行半百,身世各茫然。

当时儿戏念,今日已灰死。

著书如结氂,聊以忘忧耳。

骎骎岁遒尽,淮海归无期。

功名良独难,虽成定奚为。

念君远行役,中夜忧反侧。

揽衣起成章,赠以当马策。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们畏惧严冬的寒风声,我却独自感到宽慰。
我并非不知寒冷刺骨,它源自中山的冰雪。
端叔是世间贤士,却因坎坷未能有所成就。
他离开中山去开辟新路,这对他来说也是人生安慰。
在你才华横溢的年华,你的侠义之气直冲云霄。
谁说五十岁的人还像小孩般无忧无虑,我们的身世都充满了迷茫。
当年那些玩笑般的念头,如今已化为尘土。
我著书如梳理羊毛,只是借此忘却忧虑罢了。
时光匆匆,年终将近,回归淮海似乎遥不可及。
功名之事实难求,即使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想起你远行劳顿,我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披衣起身写下这首诗,以此作为赠别,希望能给你一些鼓励。

注释

朔风:严冬的寒风。
宽怀:宽慰的心情。
凛冽:寒冷刺骨。
中山:地名,可能指代艰难困苦。
天下士:世间贤士。
淹留:长久停留,不得志。
中山辟:中山的出路。
慰平生:人生安慰。
英妙时:才华横溢的年华。
侠气:侠义之气。
行半百:五十岁。
茫然:迷茫。
灰死:化为尘土,比喻消逝。
著书:著述写作。
结氂:梳理羊毛,比喻写作。
骎骎:迅速的样子。
岁遒尽:年终将近。
淮海归:回归淮海。
定奚为:有何意义。
远行役:远行劳顿。
忧反侧:辗转反侧,忧虑。
揽衣:披衣。
当马策:赠别的诗文,如同马鞭给予前行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送李端叔从辟中山》。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端叔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仕途的关切。首句“人畏朔风声,我闻独宽怀”以寒风为背景,描绘出他人畏惧而自己却能坦然面对的场景,显示出诗人豁达的心境。接着,诗人赞赏李端叔为天下之士,但感叹他仕途坎坷,未能顺利发展。

“去从中山辟,良亦慰平生”表达了对李端叔接受新任命的欣慰,认为这对他个人生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李端叔共度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匆匆,人生如梦。“当时儿戏念,今日已灰死”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诗人寄语李端叔,希望他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能够以著书消磨时光,忘却忧虑,并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挂念,表示在深夜也会因思念而难以入眠,决定写下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寓意鼓励和支持。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送杨康功守苏

公于万事轻,独嗜山水重。

寓直西掖垣,沧洲长入梦。

广陵一都会,厨酒万斯瓮。

每叹阙登临,持此将焉用。

比持苏台节,论郁缙绅共。

翻云美泉石,汔可小嬉弄。

匆匆治行李,草草别宾从。

乃知仁智心,所乐异庸众。

梅花发春端,百卉日兴动。

公等行复反,台阁俟鸾凤。

形式: 古风

送周裕之赴新息令

丈人淮海英,抗节浮云外。

挥毫错星锦,抵掌参竽籁。

青春抱脩能,脱略无范蔡。

晚营三径资,百里聊束带。

扁舟岁欲徂,古刹夜仍艾。

去去整羽仪,行与高风会。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

寒梅不自重,辄花桃李先。

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

各因一时美,难以相嗤怜。

物理固若是,士林亦宜然。

夫子南国俊,声猷推妙年。

数奇晚方偶,参军古龙川。

龙川虽云远,风物号清鲜。

罗浮不相下,颉颃巉荒天。

云鬓二三子,聊足奉周旋。

行矣试老拳,归欤远翔鶱。

形式: 古风

送僧归保宁

西湖环岸皆招提,楼阁晦明如卧披。

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

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龄已隶此,心目所證惟瑰琦。

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缁尘扰。

坐客一语不入意,目如明星视飞鸟。

冠切云兮佩玉难,上人顾之真等闲。

应缘聊入人间世,兴尽却归湖上山。

伊余久欲窥禹穴,矧今仲父官东越。

行挽秋风入剡溪,为君先醉西湖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