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

云间堕箭飞书去,风里擎竿露布来。

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

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山前晨光初现楼阁显,三千精兵简州胜利返。
箭矢穿云携书信急飞,风中高举旗杆捷报传。
古时以智取胜为上策,如今宁静致远中央赞。
功名如同平定淮西役,可惜首功大臣非姓裴。

注释

分栋:分散的楼宇,指山景中的建筑。
曙色:黎明时的天色,晨光。
铁骑:强大的骑兵部队。
简州:地名,这里代指战场或胜利之地。
云间堕箭:形容书信迅速如箭穿越云层。
飞书:紧急传送的书信或命令。
风里擎竿:比喻高举旗帜,传递胜利消息。
露布:古代用来公布捷报的帛制旗子。
伐谋:以计谋征服,指智慧策略的胜利。
上策:最佳策略。
静胜:通过沉稳、内敛的方式获胜。
中台:中央的决策机构,喻指朝廷或核心权力部门。
功名:功绩与名声。
淮西事:历史上平定淮西叛乱的事件,比喻重大的军事胜利。
元臣:首席大臣或最重要的官员。
不姓裴:暗示虽然有大功,但主要人物并不像历史上的某位著名裴姓大臣(如裴度)那样知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之后的胜利回归。开篇“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两句,通过对山前曦光初露和大队人马归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战役结束、英雄凯旋的情景。

接着,“云间堕箭飞书去,风里擎竿露布来”两句,则透露出战争中的紧张气氛,以及通过箭矢传递消息和在风中举旗布告捷报的生动场面。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的通信方式,也反映出军队行动的迅速与有效。

诗人通过“古谓伐谋为上策,今看静胜自中台”两句,表达了对和平解决冲突的赞赏,以及内心深处的智慧和坚定。这里,“伐谋”指的是用计谋来克敌,"静胜"则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胜利,体现出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功名一似淮西事,只是元臣不姓裴”,是对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的回顾,并指出虽然今朝的功绩与古代相仿,但主将之名并不如昔日的裴将军。这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了解,也流露出了一丝对现实英雄形象的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战争场面的壮丽,还透露出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智谋的崇尚,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酬僧

吾师既续惠休才,况值高秋万象开。

吟处远峰横落照,定中黄叶下青苔。

双林不见金兰久,丹楚空翻组绣来。

闻说近郊寒尚绿,登临应待一追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僧舍白牡丹二首(其一)

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

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

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僧舍白牡丹二首(其二)

侯家万朵簇霞丹,若并霜林素艳难。

合影只应天际月,分香多是畹中兰。

虽饶百卉争先发,还在三春向后残。

想得惠林凭此槛,肯将荣落意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端居

片雨过前汀,端居枕簟清。

病魔随暑退,诗思傍凉生。

别燕殷勤语,残蝉彷佛鸣。

古来悲不尽,况我本多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