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微阅世亭

志士抱奇策,常苦不得伸。

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

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谁分。

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沦。

惟馀亭下柏,阅世盘深根。

纷纷凡草木,几变秋与春。

朝菌与蟪蛄,尽死我独存。

任公不及见,见其贤子孙。

请君利斯奇,仍复大其门。

形式: 古风

翻译

有志之士怀揣独特策略,常常苦于无法施展。
一旦时机来临,利益得失显现,他们却突然离世。
古今之人皆有此遗憾,聪明与愚笨究竟如何区分。
可悲啊,老任公,他的英灵早已沉沦。
只留下亭下的柏树,见证了世事变迁,根深扎在大地。
众多平凡的草木,经历了无数春秋更迭。
朝生暮死的菌类和蝉,都已消亡,唯我独存。
老任公未能见到,但他的贤能后代犹在。
请君善用这些奇策,更要扩大它们的影响。

注释

志士:有志之士。
奇策:独特策略。
苦:苦于。
不得伸:无法施展。
及其:一旦。
倏已:突然。
亡其人:离世。
同此恨:皆有此遗憾。
愚智:聪明与愚笨。
老任公:指代某位古人。
阅世:见证世事。
盘深根:根深扎在大地。
凡草木:平凡的草木。
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
蟪蛄:蝉。
贤子孙:贤能后代。
利斯奇:善用这些奇策。
大其门:扩大影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任仲微阅世亭》,是一首怀念和赞美前贤之作。诗中的“志士抱奇策,常苦不得伸”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有远大理想但未能实现的人物的同情与赞许。接下来的“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则描绘了一种悲剧性命运,即这些志士往往在他们的理想得到实践时已经不幸离世。

诗中的“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谁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这种现象的感慨,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痛心的,而不是智者和愚者的区别。紧接着,“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沦”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任仲微(即任公)的悼念。

“惟馀亭下柏,阅世盘深根”是对任仲微生前所建的“阅世亭”的描写,这里的“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和长存,而“深根”则寓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以下几句“纷纷凡草木,几变秋与春。朝菌与蟪蛄,尽死我独存”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无常。

最后,“任公不及见,见其贤子孙。请君利斯奇,仍复大其门”则是一种寄托和期望,诗人虽然未能亲眼目睹任仲微,但通过他的后代,可以感受到他高尚的品格和智慧,因此希望人们能够发扬光大这份精神。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前贤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生命价值和文化传承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伏暑日唯食粥一瓯尽屏人事颇逍遥效皮陆体

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

形式: 七言律诗

休日同宋遐叔诣法云遇李公择黄鲁直公择烹赐茗出高丽盘龙墨鲁直出近作数诗皆奇绝坐中怀无咎有作呈鲁直遐叔

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

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

金貌散香雾,宝铎韵天风。

鸟语演宝相,饭香悟真空。

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

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功。

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

谁降午睡魔,赐茗屠团龙。

晁子卧城西,咫尺不可逢。

岂无坐中客,终觉少此公。

归帽见新月,扑衫暮尘红。

困眠有馀想,却听寺楼钟。

形式: 古风

光山谣

舣舟淮南望新息,天遣清淮限南北。

崎岖细路入光山,野色苍凉秋日白。

八月穫稻田无水,蚱蜢群飞稻乾死。

危桥绝涧闻水声,喧喧汲水争瓶罂。

昏昏落日衔远山,鸟啼车辙未得閒。

县公吴生我世旧,为我烹羊酤斗酒。

灯前醉饱纷就眠,五更开门星满天。

长年他乡心惘然,远途辛勤难具言。

形式: 古风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其一)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