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日唯食粥一瓯尽屏人事颇逍遥效皮陆体

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炎热夏日的隐居生活。开篇两句“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生动地展现了夏季酷热的情景,以及主人公为了避暑而选择的简朴生活方式。大炉可能是用来煮粥或其他食物,而藤床和瓦枕则体现了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态度。闭门居表明他正在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隐居。

接下来的“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则展示了主人公精神上的追求。屏风后可能放着书籍,而“居士”通常指的是隐逸之人,这里暗示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隐士。“持斋日”意味着他在遵守某种清净的生活方式,如佛教或道教中的斋戒。而“挂壁禅僧问法图”则表明他对禅宗或者佛法有所追求,通过挂在墙上的画像来思考和探讨。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丰饶与生活的自给自足。邻近的水井汲取的水如同乳汁般清澈可人,而新舂出的粮食则像珍珠一样圆润,显示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最后,“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表达了在丰收之年的满足感,即使是在饥荒之年也不愿过度奢侈。这里的“饱餐”指的是吃得很饱,而“饘粥”则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方式,通过这些来消磨长夏的时光。这也反映出作者对节俭和满足现状的态度。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一个隐逸之士在炎热夏日中如何以一种简朴而宁静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休日同宋遐叔诣法云遇李公择黄鲁直公择烹赐茗出高丽盘龙墨鲁直出近作数诗皆奇绝坐中怀无咎有作呈鲁直遐叔

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

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

金貌散香雾,宝铎韵天风。

鸟语演宝相,饭香悟真空。

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

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功。

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

谁降午睡魔,赐茗屠团龙。

晁子卧城西,咫尺不可逢。

岂无坐中客,终觉少此公。

归帽见新月,扑衫暮尘红。

困眠有馀想,却听寺楼钟。

形式: 古风

光山谣

舣舟淮南望新息,天遣清淮限南北。

崎岖细路入光山,野色苍凉秋日白。

八月穫稻田无水,蚱蜢群飞稻乾死。

危桥绝涧闻水声,喧喧汲水争瓶罂。

昏昏落日衔远山,鸟啼车辙未得閒。

县公吴生我世旧,为我烹羊酤斗酒。

灯前醉饱纷就眠,五更开门星满天。

长年他乡心惘然,远途辛勤难具言。

形式: 古风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其一)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其二)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