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别离曲

行人结束出门去,马蹄几时踏门路。

忆昔君初纳綵时,不言身属辽阳戍。

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行人已出门远行,何时马蹄再踏归途。
回想当初你迎娶我时,未曾提及你要守边疆。
早知今日会分离,当初为你的家业打算又是为了谁。
男子生来就有使命,怎能耽误我青春时光。
不如随你一同上战场,生死与共,哪有人能独自老去在空闺中。

注释

行人:出远门的人。
几时:何时。
纳綵:迎娶。
身属:属于。
辽阳戍:辽阳边防。
家计:家庭生计。
误:耽误。
少年时:青春时期。
征战:战争。
空闺:空荡荡的闺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别离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悲伤和无奈,以及对过去选择的反思。

"行人结束出门去,马蹄几时踏门路。" 这两句描绘了告别的情景,行人的脚步声和马蹄的声音即将打破家中的宁静,预示着离别的紧迫感。

"忆昔君初纳綵时,不言身属辽阳戍。" 这里诗人回忆起与妻子的初遇之时,对方没有提及自己是边关戍守,这表明了对现实状况的无知或避免面对现实。

"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诗人似乎在责怪自己的计策,既然知道会有今天的分别,那么为什么要结成眷属?

"男儿生身自有役,不得误我少年时。" 这句表达了对命运无奈的接受,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责任感和对年轻岁月不应虚度的态度。

"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闺里。" 最后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愿意为了所爱之人牺牲生命的悲壮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对孤独老去命运的不甘和抗拒。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唐代士人在战争频繁、离别常态化背景下的复杂心理状态,是一篇充满力量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杂怨

切切重切切,秋风桂枝折。

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

念君非征行,年年长远途。

妾身甘独殁,高堂有舅姑。

山川岂遥远,行人自不返。

形式: 古风

杂歌谣辞.白鼍鸣

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

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白鼍人尽起。

形式: 乐府曲辞

江村行

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

耕场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芦中泥。

田头刈莎结为屋,归来系牛还独宿。

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

桑林椹黑蚕再眠,妇姑采桑不向田。

江南热旱天气毒,雨中移秧颜色鲜。

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

形式: 古风

江南行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苧。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蒲里。

清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娼楼两岸临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