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羲和驾着太阳车疾驰,不让世间的时间停留片刻。
因此四季变换如闪电,怎能让人的双鬓不染白霜。
万物荣枯都是天命安排,从壮年到衰老也是自然规律。
我已经与自己的身心定下约定,无论顺境逆境、生或死都不再慌张。

注释

羲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象征时间的推移。
走驭:驾驭,这里指驱赶太阳运行。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两鬓:两侧的鬓发,代指年龄。
荣销枯去:繁荣消逝,枯萎到来,形容事物的兴衰变化。
无非命:都是命中注定,指一切皆有定数。
壮尽衰来:壮年过去,衰老来临。
穷通:困顿与显达,指人生境遇的好坏。
生死不惊忙:对生死之事泰然处之,不慌不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飞逝、生命无常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得失的感慨。开篇“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两句,运用神话中的羲和(太阳车夫)形象,强调时间的不可挽回和迅速流逝,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接着,“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进一步描绘了季节变化之快,如同闪电般疾速,使人头发未及变白就已匆匆过世。这里“两鬓”指的是人的头发,“不成霜”则是说还未有时间变得如霜雪一般。

中间部分“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表达了生老病死、盛衰更迭的人生哲理,无论是荣耀还是枯萎,都是命中注定;强壮与衰弱,也只是生命自然的过程。

最后,“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则是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他认为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贫富与生死,不必焦虑忙乱。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看世事的境界。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深长的抒情诗,通过对时间和生命无常的沉思,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心声与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

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酬刘和州戏赠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口厌含香握厌兰,紫微青琐举头看。

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

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

承明长短君应入,莫忆家江七里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