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茅卿始下车。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
偶寻灵草逢芝圃,欲扣真关借玉书。
不更从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诗中,诗人以丹阳太守的身份,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任职和对茅山道教文化的兴趣。首句“丹阳太守意何如”,设问自己担任此职的心态,暗示着期待与审视。接下来,“先谒茅卿始下车”描绘了他上任之初就前往茅山拜谒道教名士茅卿,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敬重。
“展节事君三黜后”表达了诗人历经挫折后的坚韧,即使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三次(“三黜”),仍然保持忠诚。“收心奉道五旬初”则表明他在仕途受挫后,选择回归内心,开始专注于修道,这五十天是他修行的新开端。
“偶寻灵草逢芝圃”写诗人偶然间在茅山寻得仙草,如同进入仙境,暗示道教追求的超凡脱俗。“欲扣真关借玉书”进一步表达了他对道教秘籍的向往,希望能借此深入理解道家智慧。
最后两句“不更从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揭示了诗人决定不再过多关注世俗的得失,而是顺应天命,选择在山水之间过起隐逸的生活,享受与自然和道法相融合的宁静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态转变和对道教的追求,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高洁情怀。
不详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五老闲游倚舳舻,碧梯岚径好程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谓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