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赠友人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翻译

远望山峦让人心伤,愁苦中双眉紧锁,离别后她的发髻如峨眉般孤单。
傍晚的云层低垂压着小栏杆,试着问那孤独的鸿雁,为何你先归去。
瘦弱的身影倚靠在溪桥上,夜晚的梅花带着寒意,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剪裁出梅花形状的头饰等待归来的人观看,春天已在西窗边,灯火阑珊处。

注释

远目:远望。
伤心:心感悲伤。
楼上山:远处的山峦。
愁里:在愁苦之中。
长眉:形容眉头紧锁。
峨鬟:女子的发髻。
暮云:傍晚的云彩。
阑干:栏杆。
孤鸿:孤独的大雁。
瘦倚:瘦弱地倚靠。
梅夜寒:寒冷的冬夜梅花。
钗胜:用花或布料制成的发饰。
春在西窗:春天的景色映照在西窗上。
灯火更阑:灯火已近熄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名为《一剪梅·赠友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愫和深沉的离别之苦。

"远目伤心楼上山"一句,以一个高远的视角设情,楼上望见的山色已然引起了心中的忧伤。这里的“远目”不仅是对空间距离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深度的写照。

接下来的"愁里长眉,别后峨鬟",则是进一步表达离别之际的愁绪纷杂和美丽的发饰无法掩盖内心的凄楚。"愁里"二字,直指心中的忧虑,而"峨鬟"(音jiāo huán)则是一种古代女子的发髻样式,这里的“别后”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奈。

诗人接着写道:"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这里,晚霞如织的天际和低垂的云层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而“小阑干”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诗人询问独自飞翔的雁鸟,为何要急匆匆地返回,是否也感到离别之痛。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画面。瘦弱的身影倚靠在桥边,寒风中的梅花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哀伤,而即将融化的雪水和不禁滴落的泪水,都在诉说着离别的痛楚。

最后两句"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期待。在这里,“剪成钗胜”可能是指用梅花编织成饰物,以此寄托离别之情。而“春在西窗”,则是在告知友人,虽然春天还未完全到来,但已经能从窗棂间看到一些春意。"灯火更阑"一句,则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寂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寄托深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342)

吴文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又号觉翁。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字:君特
  • 号:梦窗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约1200~1260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老色频生玉镜尘。雪澹春姿,越看精神。

溪桥人去几黄昏。流水泠泠,都是啼痕。

烟雨轻寒暮掩门。萼绿灯前,酒带香温。

风情谁道不因春。春到一分,花瘦一分。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形式: 词牌: 丁香结

八声甘州(其二)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

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

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

歌舞烟霄顶,乐景沈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

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

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

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其一)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