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其二)

人世至今无可说,相逢端合话来生。

交空四海公垂老,愁入深山雨易成。

料得归来应有泪,不因禅定便无情。

华严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听梵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未来未知的深刻思考。首句“人世至今无可说”,直接点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言尽,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接着,“相逢端合话来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向往与期待,希望在来生能够找到答案或得到解脱。

“交空四海公垂老”一句,描绘了诗人对年长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愁入深山雨易成”则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忧郁情绪,通过自然界的雨滴象征内心的愁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料得归来应有泪,不因禅定便无情”两句,既是对未来可能遭遇情感触动的预想,也是对禅定境界的一种探讨。这里不仅涉及了佛教中关于情感与修行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最后,“华严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听梵声”表达了诗人对佛法高深境界的向往,以及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愿意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以平和的心态聆听佛法之声,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以及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其一)

此来真隔世,了了悟初心。

入谷窥天近,因松坐雨深。

秋蝉悲旦暮,山鸟课晴阴。

好景无真相,君听流水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其二)

百转通灵境,云阴隔翠层。

蹉跎吾到海,苍莽汝为僧。

古树忘枝叶,群峰自爱憎。

偶然会名理,何用说传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其三)

寺楼深不见,寥廓递斜晖。

泉向云边冷,僧从雨外归。

低徊清夜磬,悽恻故山薇。

偕隐吾谁托,中年百事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别天童则悟禅师送至太白岭留赠

真意久寥落,空山觉汝贤。

世情真说梦,高处但悲天。

恋恋辞清梵,行行感逝川。

何当谢尘网,相对共忘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