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四)经桃花坞

夕阳下马桃花坞,不见桃花坞亦蓁。

溪壑春风空旧梦,柴扉流水或秦人。

图经可按桑田异,诗客多情燕麦新。

不用苦辛仍买种,梁园金谷总成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坞的景象,通过夕阳、桃花、溪壑、春风、柴扉、流水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怀旧的氛围。诗人以桃花坞为背景,通过“不见桃花坞亦蓁”一句,表达了对桃花坞景色的深刻印象,即使不在眼前,那片桃花林依然生机勃勃。接着,“溪壑春风空旧梦”,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仿佛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柴扉流水或秦人”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情感,暗示着这里曾有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如同古代的隐士生活。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探讨时间的流逝与变迁。“图经可按桑田异”,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熟悉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如桑田变为沧海。而“诗客多情燕麦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事物的敏感与欣赏,即便是在变化中,也能发现新的美。最后,“不用苦辛仍买种,梁园金谷总成尘”,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世事的变迁,无论是过去繁华如梁园金谷的地方,如今也都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万物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花坞及周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五)左神洞

裹粱怀炬探幽玄,稍即唅呀复旷然。

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

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

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六)左神道中

玉虚灵府千年秘,恣讨知君眼境新。

平日登高推短赋,西来济胜有轻身。

湖山四面天开寺,橘柚千家土著民。

他日菟裘如有意,愿㩦书册作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七)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拟攀栖迹拜灵仙,辛苦佳期一雨愆。

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

兴怀丹篆愁云外,败意檐声客枕前。

赖是胜情初未减,锦囊添得卧游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八)游资庆寺

老衲深居湖上山,松扉斜掩磬声寒。

袈裟对客妨秋定,蔬笋开厨破晚餐。

未愧逡巡留偈子,自缘疏野恋蒲团。

归来烟月篇章富,乞与幽人得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