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答晋江郭君章君章祖都宪介庵先生乙酉主试吾粤先君列第七人先君殉节于丁亥先生殉节于戊子先后赠大司马君章以先生未归窀穸来粤求助世旧之感情见乎辞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全诗通过对比两位先贤的遭遇和情感,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沦落俱为患难家,先贤遗泽遍江涯”描绘了两位先贤虽身处困境,但他们的美德与功绩却如同江水一般,遍布四方,影响深远。颔联“端人相取濯孺子,知己能伸鲍叔牙”运用典故,赞扬了先贤们相互扶持,如同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之恩,以及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如同洗濯孺子一样纯洁无瑕。
颈联“两地丹青留碧血,百年憔悴赋怀沙”进一步抒发了对先贤们的怀念之情。丹青留下的不仅是他们的形象,更是他们为国为民所付出的热血与辛劳。而“怀沙”则源自屈原的《怀沙》,表达了对先贤们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尾联“尚存一息酬恩日,未敢逢君说鬓华”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表示即使自己还有一口气在,也希望能有机会报答先贤们的恩情,不敢在遇见先贤时谈论自己的白发苍苍,以免让先贤们感到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先贤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先贤精神、继续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