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友人肖甫的回赠之作,肖甫从江北调任至云南,王世贞通过诗歌表达对其境遇的理解与慰藉。
首联“七子翩翩共邺游,座中君岂减应刘”,以“七子”典故,比喻友人肖甫与众多才子一同游历,暗示其才华横溢,不逊于古代文坛上的应玚和刘桢。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肖甫在新职位上才能得以施展的期待。
颔联“浮名顾影骄堪失,拙宦藏身老渐收”,借“浮名”与“拙宦”的对比,揭示了官场中的复杂与无奈。一方面,追求名声可能会让人骄傲自大,失去自我;另一方面,在官场中过于谨慎,时间久了,可能会被岁月消磨掉锐气。这里既是对肖甫个人处境的感慨,也是对官场现象的深刻洞察。
颈联“望里使星移益部,书来春雪满扬州”,运用“使星”这一意象,象征肖甫的调动,以及两地相隔之远。同时,通过“春雪”这一季节性意象,描绘出扬州春日的景象,既是对扬州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人肖甫所在之地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故人沦落无须念,未死能宽薜荔愁”,表达了对友人肖甫虽身处困境但无需忧虑的态度。诗人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难的可能。这里的“薜荔愁”借用了薜荔植物的形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强调了乐观面对困境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官场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