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赠给友人元稹的,表达了诗人对深厚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全诗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和比喻,强调了真正的情谊不因时间而变,不为外界的考验所动摇。

开篇“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表明诗人已经离开故乡,七年漂泊于长安。接着“我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点出了诗人在这漫长岁月中唯一珍贵的友情是与元稹之间的,通过这个情感的确立,诗人认识到真正的交谊之难能可贵。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两句,借用自然景物,比喻世间万物都可能受到时光和环境的影响,但真正的情谊却如同不受岁月侵蚀的小草,或是即使在平静的水面也会有细微的波动。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表达了诗人与元稹之间情谊的独特与坚定,即便是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也绝不会改变初心和诺言。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进一步通过两种景象,说明真正的情谊如同古井之水清澈而不起波澜,或是秋天的 竹竿坚韧有节,不随外界变化而改变。

接下来的“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则描绘了诗人与元稹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情景,无论是在花开的季节骑马漫游,或是雪天里举杯畅饮,都充满了快乐和友谊。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表达了两人之间不需华丽的仪式或礼物,只要心意相通,就足以成为永恒的情谊。

末尾的“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则表明诗人与元稹之间的情谊超越了功名利禄,不是因为共同考试或共事而结合,而是出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这种情谊深植于心之所向,无需外在证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内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禦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形式: 古风

赠友五首(其一)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

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周汉德下衰,王风始不竞。

又从斩晁错,诸侯益强盛。

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

盛夏兴土功,方春剿人命。

谁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

峨峨象魏门,悬法彝伦正。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赠友五首(其二)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

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

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

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

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

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

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

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

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

形式: 古风

赠友五首(其三)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

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

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

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

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

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

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

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