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
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
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夜静谧的山寺景象。"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表达了对寺中竹子特殊的情感,它们在春天长得很快,直至垂落到水池之中。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幽深的生活状态。
"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写出了雪后竹子的姿态。竹子在厚雪的压迫下变得弯曲而柔美,这里的"云遮"可能是指山寺周围的云雾,它们没有完全遮挡住竹子的景致,使得即便是在阴霾的天气中,竹子依然显得光明洁净。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夜中的静谧。诗人并没有看到树叶被积雪覆盖的情景,只是听到竹枝扫过地面的声音。这既强调了雪夜的寂静,也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和内心世界。
"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怀。"鄙夫"是诗人自谦之词,而"今夜兴"则指在这宁静的雪夜中所产生的艺术灵感和情感体验。这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常人不同的心境,只有子猷(可能是寺中的僧侣或知己)才能理解这种独特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后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
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
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
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
寒潮来滟滟,秋叶下纷纷。
便送江东去,徘徊祗待君。
草堂高树下,月向后池生。
野客如僧静,新荷共水平。
锦鳞沉不食,绣羽乱相鸣。
即事思江海,谁能万里行。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
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