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象得玄珠

赤水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离娄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易迁。

今朝搜择得,应免媚晴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赤水如今身在何方,昔日明珠已经渺茫难寻。
离娄的眼睛尽管锐利,却难以洞察无形的玄妙。
皎洁的特性源于本性,光明的圆满并不在于泉水。
在黑暗中观察夜晚,光芒照亮了田野之外。
没有实体的事物难以把握,疑惑之心容易改变。
今日得以寻觅到它,应能免去对晴川的谄媚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罔象得玄珠》。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赤水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这里,诗人通过对“赤水”的追问和“遗珠”现状的描述,展开了主题。赤水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也可能是比喻的用法,而遗珠则象征着难以寻觅的珍贵事物。渺然二字传达了一种遥远且难以触及的感觉。

"离娄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离娄”一词来源于古代哲学,指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徒肆目”来形容自己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而“罔象”则意味着超越常规和物象的限制,以达到通晓玄妙之理的层次。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这里,“皎洁”是指清澈明净的品质或状态,这种性格或者境界并非外在获得,而是天然形成。而“圆明不在泉”则强调了这种境界超越了常见的水源之明,体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诗人通过对夜色的观察和晴日下田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在内心深处寻找光明和平静的心境。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易迁。"

“无胫”指的是无形之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无法捕捉的真理或美好。而“怀疑实易迁”则表达了面对这些深奥事物时的困惑和疑虑,以及这种感觉如何容易被时间带走。

"今朝搜择得,应免媚晴川。"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庆幸于今日能够寻觅到所求之物,这种获得应该是超脱了对外界景象的羁绊和迷恋,从而达到了心灵上的自在。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张籍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交织,展现了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和哲思。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雨中寄元宗简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省试行不由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夏日可畏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垆。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