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其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万千枝头的朝露仿效潇湘的景象,远处孤亭映衬着白石透出清凉。
谁说乖巧的龙无法得到雨水,春天的雷声深入地下,如同马鞭狂舞。

注释

万枝:形容众多。
朝露:早晨的露水。
潇湘:古代泛指长江中游的湘江流域,这里象征着广阔或深远的意境。
杳霭:形容云雾迷茫。
孤亭:孤独的亭子。
白石:白色的石头,可能指的是亭子的装饰或周围环境。
乖龙:比喻温顺、听话的龙。
不得雨:不能带来雨水。
春雷:春天的雷声。
入地:深入地下。
马鞭狂:形容雷声像马鞭挥动一样激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借景抒发了对时世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开篇“万枝朝露学潇湘”中,“万枝朝露”形象地表达了早晨露珠覆盖在竹叶上的繁多,而“学潇湘”则暗示诗人自己的处境与自然融为一体,似乎在学习大自然的清新脱俗。

接着“杳霭孤亭白石凉”描绘了一种幽静而清凉的意境。“杳霭”指的是微小的云雾,而“孤亭白石凉”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这里的“凉”不仅是温度上的冷清,更有心灵上的宁静。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平和,他通过“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来表达内心的不甘与抗争。这里的“乖龙”指的是无法飞升的龙,而“春雷入地马鞭狂”则形象地表现了即将爆发的力量和欲望。这两句透露出诗人虽然外在环境宁静,但内心却有着强烈的不满与渴望,希望能够冲破束缚,展现真实自我。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竹十一首(其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竹十一首(其四)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竹十一首(其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竹十一首(其六)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