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四)送郑守厚卿赴阙

送君直上金銮殿。情知不久须相见。一日甚三秋。

愁来不自由。九重天一笑。定是留中了。

白发少经过。此时愁奈何。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我送你直达那金碧辉煌的宫殿
心中明白不久后我们还会再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注释

君:你。
金銮殿:皇宫的正殿。
情知:心里明白。
不久:很快。
须:必须,一定。
甚:非常,特别。
三秋:指时间漫长,形容思念之深。
愁:忧愁。
不自由:无法控制。
九重天:古代对天宫的九层说法,象征极高之处。
一笑:短暂的欢笑。
留中:留在宫中,指被皇帝挽留。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少经过:很少经历过这样的事。
此时:现在这种情况。
奈何:无可奈何,感到无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菩萨蛮·其四》。它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郑守厚卿即将前往京城任职的深深关切和离别的愁绪。"送君直上金銮殿"描绘出友人昂首步入朝廷的场景,暗示着他的仕途前景;"情知不久须相见"则透露出词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但又夹杂着离别的无奈。

"一日甚三秋"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分别之苦,仿佛一日漫长如三个秋季,足见思念之深。"愁来不自由"直接表达出词人因离别而无法自控的愁绪。接下来的"九重天一笑"暗指朝廷中的欢笑,可能是指友人的春风得意,但也让词人担忧他是否会被留在京城,不得归乡。

最后两句"白发少经过"感慨时光易逝,自己经历沧桑,而友人此去,不知何时再见,"此时愁奈何"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面对离别时深深的忧虑和无可奈何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三)送祐之弟归浮梁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

雁来书有无。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

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四)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和陈提干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

此情都为你。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

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形式: 词牌: 谒金门